孩子發脾氣,其實是在說「幫幫我」!父母要珍惜孩子的脾氣

而他卸下偽裝,毫無保留的撒潑,這種方式雖然不好,卻也在向父母傳遞一個求救資訊:我心裡不舒服,請你幫幫我。

珍惜孩子的脾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當孩子的脾氣爆發時,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當家長對孩子發脾氣這件事情過於焦慮或煩躁時,以暴制暴的現象就更容易發生。

所以家長學會珍惜孩子的脾氣並將其當成之間建立親密關係的橋樑才能更好的控制情緒、解決問題。

03
那麼面對孩子愛發脾氣的問題,家長要怎麼做呢?
1、家長理解孩子發脾氣的行為 首先家長要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發脾氣是每個人都會有的行為,無論大人還是孩子。
不要大聲呵斥「別哭了」「你再鬧,媽媽就不要你了」。

家長要做的是瞭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等孩子冷靜下來後,告訴孩子不開心的時候應該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2、家長要學會冷處理 有的孩子一發脾氣,家裡的大人尤其是爺爺奶奶就趕緊過來哄,這樣會讓孩子養成驕縱、亂發脾氣的習慣。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學會冷處理,假裝沒看見,繼續去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看見爸媽不理自己,會自覺沒趣,主動跑過來和爸爸媽媽說話,這時候家長要抓住機會,告訴孩子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用正確的方法。
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學會冷處理(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3、不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一直講道理 法國18世紀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盧梭說:「世界上最沒用的教育方式是三種— 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根本聽不進家長的道理。
如果家長一直在旁邊說個不停,不但不會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還會讓孩子更加厭煩,更加暴躁。

等孩子冷靜下來,能夠思考問題的時候,再用簡單的道理跟孩子溝通,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孩子可以想辦法說服家長滿足自己的需求 可以告訴孩子,如果需求不被滿足的時候,可以想辦法說服爸爸媽媽,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如果發脾氣,需求是絕對不會被滿足的。
比如:為什麼想買冰淇淋?

為什麼想要這本書?
這種方式可以鍛煉孩子獨自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於增加孩子的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愛發脾氣,是其成長中的必經階段。

作為一位成年人,我們都不一定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問題,更何況是孩子呢?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時,請爸爸媽媽耐心再耐心,學會看透孩子脾氣後面隱藏的真正需要,陪孩子一起捕捉、接納並解決它。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