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只有父母才能真正幫孩子
培養孩子的禮貌行為,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如果父母沒有讓孩子意識到這個問題。
孩子終究會吃虧的。
比如在學校裡,你見到老師不叫,甚至扭頭就走。
老師心裡會怎麼想?
比如跟人聊天,動不動就是說粗痞話,跟他交談的人心裡會怎麼想?
有時候,跟孩子的不講禮貌比,父母的渾然不知更讓人心塞。
如果父母沒有這種意識,沒有以身作則地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的話。
那麼孩子的學業再優秀,能力再突出,也總是會讓自己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
因為禮貌如同潤滑劑,能夠幫一個人更好地融入一個集體。
也如同一座橋梁,溝通兩顆心。
也會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一個粗魯的孩子可能能夠一時憑借自己的蠻力迫使大家親近他。
但是講禮貌的孩子才能真正贏得朋友,贏得尊重。
當我們牽著孩子的手,走進校園,要主動跟老師問好,讓孩子看到你的笑容,聽到你的聲音。
當我們帶著孩子聚餐,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孩子。
告訴他遵守用餐的禮儀。
當你告訴了孩子,孩子才會知道怎麼做。
比如兒子以前吃飯時打噴嚏是對著飯桌打的。
我告訴他,你吃飯的時候打噴嚏,可以用手擋住嘴巴,對著桌子下面打,然後我給他示範了。
他問為什麼?
我說因為飯桌上的東西大家一起吃的,你把口水噴到上面,沒有人喜歡這樣做。
他非常地贊成我的說法,所以現在他跟小夥伴玩的時候打噴嚏都會用手擋住,因為他覺得這是講衛生,是講禮貌。
有的父母會說一些先進的教養觀念提倡:不要強迫孩子打招呼,因為孩子有一個自我保護的意識。
對於4歲前的孩子,的確存在這個心理發展的階段。
所以不要強迫孩子打招呼。
但是可以蹲下來告訴孩子:「寶貝,你喜歡這個阿姨的話,要記得跟阿姨打招呼,說阿姨好,離開時跟阿姨說再見。
」
不強迫是尊重孩子的成長,但是教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而當孩子大的時候,這個教育就顯得更重要了,並且要趁早在小學階段實行。
而且只有父母才能真正幫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