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婚後我們的日子過的並不好,我的身體接連出現問題,在我日子過的不好的時候,願意無償付出的是我的父母。
他對我挺好的,但是伴侶的付出和父母的付出有著微妙的區別。
不管有再大的困難,爸媽不會放棄給我治療的所有希望,不管我再不懂事,爸媽不忍心罵我一句。
在父母身邊的婚姻讓我覺得踏實,我沒有如他一般要求他在我父母面前表現得如何完美。
經常一個人回家,和爸媽吃飯,陪媽媽逛街。
我媽時常感慨的一句話是:「真好,你沒有離開我們。
」
或者打趣一般的說:「這丫頭,往家跑這麼勤,之前不是還要去外地的嘛,你要是真去了,我就不要你了!」
每當我媽說這些話,我都不好意思地摟著她,岔開話題。
沒有遠離家的女人可能無法感同身受,當你真的離開家庭,隨著一個男人投進一個不熟悉的家庭,被當成外人,再回到父母身邊,會有著強烈的滿足感。
離開父母這種失落感其實並不是女人才有。
就我老公來說,偶爾他也會低落的說:「好久沒有看我爸媽了。
」
甚至偶爾會不經意的說:「你還能經常回家看你爸媽,我都不行。
」

隨即,他意識到,當年的他,那般隨意地告訴我,遠離家庭有多麼的不值一提,離開父母更不是什麼大事,便閉口不談。
立場一換,便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很多男人追求外地姑娘的時候,應該都說過這些話:「以後你想回家就回家,我不會說你的,現在汽車火車高鐵飛機,交通這麼便利,想回家還不簡單啊,或者以後讓你爸媽過來和我們生活,都可以啊,不用擔心的。」
聽起來像是沒有任何問題,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但是這樣的說辭在成年人看來,多麼可笑。
結了婚的人都知道,工作,生活,看似就兩件事,卻消耗了自己所有的時間,哪有那麼多充足的時間,回到遙遠的娘家。
即便一年抽空回去兩次,一次也待不了幾天。
養岳父岳母更不切實際,有多少男人願意無償照顧女人父母,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
這不光是孝心耐心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金錢上的壓力。
曾經看過一個中年女人發布的帖子。
講述的是她媽媽去世前,已經和她電話溝通過,說快不行了。
她遠嫁外地,等她買車票,坐車,到縣城轉車,再到家,已經過去了兩天的時間,母親早就咽氣了。
在這之前,她已經兩年沒有見過母親。
不說最後一眼,在母親生命中的最後兩年,沒有見過親生女兒一面。
這個話題可能有些沉重,不說生生死死的事兒,就說平時的生活。
相信很多人都見識到身邊那些遠嫁的女人過著什麼樣的日子。
有些甚至常年遭受家庭暴力,因為獨自一人在外人,無依無靠,沒有人會幫你,男人對你好受著,男人對你壞同樣受著。
有些父母知道心疼孩子,面對遠嫁女兒的哭泣,還知道遠赴千里幫忙,但是有些父母在女兒選擇遠離他們的時候,同樣選擇了放棄這個孩子。
當遠嫁的女兒向他們哭訴婚姻不幸的時候,他們只會冷漠的說:「咎由自取。」
難聽,扎心,但是事實,自己的選擇,又能怨誰。
當然,肯定有些女人遠嫁,過的仍舊幸福,但畢竟不是普遍現象。
大多數女人過的都很累,這種累包含了對自己選擇的後悔,還有對父母的愧疚。
有多少遠嫁的女人,自動屏蔽了自己日子的不容易,但是卻放不下對父母的歉疚。
遠離家鄉的時候,自己年輕,父母身體也還好,當自己定下了一生,真的離開了家鄉,投入到家庭。
那個時候,父母也漸漸老了,面對父母變老,身體越來越不好,自己卻無能為力。
有孩子要照顧,要為男人洗衣做飯,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有家要養。
或者因為別的原因,不能及時離開,也不能在父母身邊陪伴太久。
和那些嫁的近的人相比,那些遠嫁的人,對父母幫助微乎其微。
如果家裡還有別的兄弟姐妹還好,獨生子女的家庭,更加悲哀。
愛情的保質期很短,年輕時候短短的幾年,今後的人生還是圍繞家庭和柴米油鹽。
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遠離家鄉,不要辜負養育我們到成年的父母,他們付出了很多,不應該到老了身邊卻沒有子女的陪伴。
也要為自己負責,不要因為一時衝動,選擇一個今後會後悔的道路,當你投入家庭,後悔了,抱怨了,家庭爭執也必不可少,這對男方來說,也是一種困擾。
都說婚姻是人生大事,務必慎重,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也對家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