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
爸爸像個隱形人
媽媽又愛嘮叨,孩子自然心生厭煩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孩子的成長少了媽媽不行,少了爸爸也不行
只有父母雙方的共同努力、不缺席陪伴,一個家庭才能真正相親相愛、幸福美滿,但如果管教這件事只是一個人在努力,那愛孩子這條路就註定會很辛苦、也很漫長
認識一個朋友,自從大女兒沒辦法在外地讀小學后,她就跟著回老家照顧兩個女兒的學習
剛開始的時候,她總覺得只要孩子肯學又聽話,那就能把孩子養得很好
可事實上,回到家之後才發現,需要應付的不僅僅是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各種難題,還有家裡面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
而每次遇到這些難纏的事情心中鬱結,想要跟遠在外地的丈夫抱怨幾句時,丈夫就像是個隱形人一樣,不想面對那些事情,甚至還直接以「忙」為借口直接玩消失
於是,當爸爸成了一個隱形人,什麼都要媽媽單槍匹馬去應對,什麼都撇開關係不聞不問時,朋友脾氣再好也無法隱忍不發了
那幾年,她隔三差五會跟丈夫大吵一架,吵完架后,又當著孩子的面控訴自己是如何如何的辛苦、與委屈
遺憾的是,爸爸都當個隱形人不去支持、理解的媽媽,孩子又如何能接受呢
在日復一日的嘮叨之下,朋友和她兩個女兒的關係是越來越糟糕,兩個女兒對她的評價也是:「我媽真煩人,每次說話都那麼大聲音,真的好吵呀」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叛逆起來還直接把她關在門外,連靠近孩子的機會都沒有
每次一想到那裡,朋友都會止不住地掉眼淚,她也實在是筋疲力竭了,對婚姻更是不抱任何希望
這就是所謂的哀莫大於心死吧,孩子和母親之間的關係如何,也是直接取決於父母之間的關係如何
如果爸爸愛媽媽,就會包容媽媽的所有情緒,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情緒,言語上也會成為媽媽的精神支柱,而一個整天被愛滋養、嘴角上揚的媽媽又怎會說出多狠的話呢
所以,孩子成長最不能缺席的就是父親,父親不需要太會教育,只需要足夠愛媽媽,媽媽幸福、心情愉悅,那一個家庭整天都會充滿著歡聲笑語
同樣的道理,如果愛的本質又是理解、是尊重,我們對待孩子也是一樣,只有把這些做好,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才會更加和諧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