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
家裡老人太強勢
媽媽沒有地位,說話自然就不管用
網上看到一個話題深有感悟:「家裡有個指責型人格的人,和誰在一起都是災難」
這實際上就是太強勢的表現,不管是誰,和這個人生活在一起,都會嚴重地影響個人生活
認識一位媽媽,她有一個特別年輕的婆婆,這本來是好事,也是值得炫耀的事情,可事實上和年輕婆婆住在一起也不好過
特別是遇上一個年輕又強勢的婆婆,那在家庭地位之爭的情況下,家裡面幾乎就是雞飛狗跳的實狀了
其中,最糟心的情況莫過於育兒方面的隔代矛盾了
就拿兩個女兒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生病來說,實在是害怕了的媽媽,在平時餵養方面小心翼翼
尤其是到了冬季,涼的不能吃、出門要戴口罩、不能吃路邊攤東西,還不能往人多的地方去…
可這些在婆婆看來就是大驚小怪,非但不認可,私底下還悄悄帶孩子去做那些被禁止的事情
媽媽說不能吃涼的,奶奶會說:「誰家孩子不都是這麼養出來的,要是這不能吃、那不能吃,那街上的商販不是都倒閉了」
媽媽說出門要帶好口罩,奶奶會說:「別聽媽媽的,戴著口罩不悶人呀」
結果,孩子生病感冒后奶奶卻置身事外,面對外人閑聊「怎麼沒帶孫女出來玩兒」時,老人的回答也是「孩子媽媽不放心,嫌我帶得不好」

就這樣,媽媽在外面的名聲也越傳越差,為了避免多生矛盾,對於這些不利於自己的傳言,她能做的就是少聽少說,奶奶在家裡說什麼也懶得計較、更不願意接話
可沒想到,兩個女兒見媽媽在家裡什麼事都聽奶奶的,無形當中就把奶奶的話當聖旨,等到媽媽反應過來去糾正時不僅不管用,孩子還絲毫不尊重地大吼大叫來發泄不滿
這就是所謂的錯位教育
當奶奶太強勢時,就會降低媽媽的教育威嚴,以至於孩子更傾向於對奶奶的服從,如果老人又是只溺愛、不管教,那教育還勢必會引發更大的矛盾
所以,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父母想讓孩子尊重自己,那優化家庭環境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能和諧相處的,最好給孩子建立統一教育觀念,如果實在是矛盾和觀念太多,教育孩子的時候就關起門盡量避免正面的語言衝突吧
不讓教育缺位、也不讓教育錯位,這就像是孩子成長里對底線和規矩的認知一樣,小時候把這些事情都敏記於心,那長大后基本上也不會長偏那麼,關於孩子不尊重媽媽的幾個原因揭曉,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