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後歲月里,田龍玉夫婦共有13個孩子,但均不幸夭折,無一活到成年,最大的孩子去世時也未滿18歲。
這對田龍玉在心理和生理層面均造成了極大的損傷與打擊。
生育對女性身體的生理傷害顯著且不可逆,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無需多言。
心理上,田龍玉需獨自承受喪子之痛,同時面對村中因她家無子而流傳的閑言碎語,雙重壓力讓她不堪重負。
在無子即不孝的年代,田龍玉夫婦無子之事成為小村中的大新聞,他們無論行至何處,都需面對他人異樣的目光。
最終,他們無法再堅持,崩潰了。
雙方家庭商議后,這對夫妻作出了重要決定:收養一名女兒。
新成員的融入讓家庭增添了普通人家的歡聲笑語,他們與尋常家庭無異,洋溢著溫馨與和諧。
田龍玉夫婦悉心照料女兒,伴隨她歷經求學、求職至工作的關鍵歷程。
女兒離家赴城市工作后,方覺養父母昔日挺拔的腰身,已在時光流逝中悄然彎曲。
5/9

孩子日漸成長,父母逐漸衰老,時光匆匆,不久,田龍玉的丈夫便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田龍玉清晰記得,1973年的平凡一日,丈夫未受多少病痛,便悄然離世。
田龍玉在丈夫離世后,開始反思一生。
她歷經現代人未嘗之苦,也體驗過幸福的滋味。
思及此,田龍玉頓覺死亡非難以接受之事,原本以為自己僅是消磨時光,靜待生命消逝,現在看來卻非全然如此。
田龍玉未曾料到,這一守候竟長達47載。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