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篇
立規矩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什麼該做
有個男孩,1、2歲的時候,天天纏著奶奶要糖吃
到了會說話的更是常把「奶奶,我可以吃一顆糖嗎」掛在嘴邊
奶奶心疼孩子,每次都不忍心拒絕,慈愛地對孩子輕言細語地說:「可以,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於是,孩子每天不是嘴裡叼著糖,就是正在努力拆糖紙包裝的路上
幾年後,孩子還沒有上幼兒園,一潔白的牙就全部爛掉了
…
這其實就是缺乏規矩的典型表現
當孩子一開始就可以輕而易舉得到某些東西時,他們就會習以為常地習慣這種方式
一旦某一次沒有稱心如意了,那心裏面的落差感、和不平衡自然一下就來了
所以,立規矩的真正意義就是為了讓孩子在生活中明白什麼事該做
舉個例子,孩子「吃糖成癮」的習慣,能允許嗎?
自然是不能的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堅持所立的規矩,還要明確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才能從小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
•「別哭,哭是改變不了結果的,有什麼話我們要清晰明白地講出來,這叫表達」
•「每天作業寫完后要記得整理書包,用過的東西也要放回原位,這叫秩序」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不要依賴、或者指望誰幫你完成,這叫獨立」
•「看到家裡有活就主動幫忙承擔,不要覺得和自己無關,這叫分擔」
•「做任何時候都要有始有終,還要集中注意力去耐心做好一件事,這叫專註」
•「吃飯的時候不要嘰嘰喳喳,更不要用筷子翻來翻去,這叫禮貌」
•「堅持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的作業也要及時完成,這叫自律」
•「看到熟人要積極打招呼,別人和你說話時也要微笑回應,這叫禮貌」
•「未經允許不要隨意進別人房間,喜歡的東西也要爭取別人的同意才能碰,這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