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開始,女孩打著要聯繫媽媽,傳輸打卡視頻的幌子,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微信賬號,然後就有朋友互加好友、創建群聊,他們一起看視頻、玩遊戲,整天根本就沒有心思好好寫作業
媽媽發現后,就通過功能管控設置了「只限聊天」的簡易模式
本以為如此管控,孩子就能戒掉網癮,一心撲在學習上
可媽媽始終是高估了孩子的自控能力,哪怕是功能管控后,不能看視頻、不能打遊戲,女孩也總是能在家教機上找到屬於她自己的「聰明勁兒」
比如,打開家教機的桌面,你會看到花里胡哨的壁紙、還有認不出誰是誰的軟體圖標
又或者,相冊里全部都是奇形怪狀的自拍照,然後又藉助圖片編輯功能給照片修圖、化妝
這是什麼?
這就是所謂的智能陷阱
先別說給孩子一部手機、一部家教機,孩子能不能真正物盡其用地用在查閱學習資料上,單說成年人能不能做到「只刷五分鐘視頻就放下手機」的測試,就很少有人能真正放下

為了驗證這個測試,蘭媽特意給手機定時五分鐘,然後隨便打開一個視頻開始看得津津有味
等到鬧鐘一響后,我驚嘆時間過得也太快了,儘管也戀戀不捨地放下了手機,可一整個下午都牽挂著沒有看完的短視頻,一有機會也掏出手機趕緊追劇,直到東撿一集、西撿一集地追完短劇才肯罷休
也就是那一次經歷,讓我徹底體會了智能陷阱的影響力
成年人都如此,經不起誘惑,那孩子更不用多說什麼了
所以,陪伴能「旺」孩子的第一步,就是退出智能陷阱
哪怕孩子有不會做的題目,也是能陪著一起翻書找答案的,就盡量翻書找答案,實在找不到了,可以藉助手機查閱資料,但用完之後最好是靜音放在一邊,不要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