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孩子的眼裡也是:「不讓吃飯就不吃,不讓睡覺就不睡」的無所謂態度
如果再說些什麼,就是滿臉不服氣的「憑什麼就知道說我」、「你憑什麼管我」
是呀,並不是我們生了孩子,孩子就需要絕對性服從
每一份「管」與「教」也應該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成長旅程,這個過程孩子需要成長,家長也同樣需要成長
記得有個頗受歡迎的育兒博主,他曾經提出了一種叫作「PDCA循環法」的教育方法
所謂的PDCA循環法就是由計劃、執行、檢查、和處理等四個步驟組成的學習效率提升
從最初的計劃表意識建立,到執行計劃的行動力、對計劃的打分和總結,再到全部達成目標的稱讚和表揚,這些都是需要在日復一日的循環中才能發揮效果
就像很多家長在為孩子建立計劃表意識的第一步,就能發現「有目標沒計劃,有計劃不實現,終歸都是嘴上說說」
很顯然,孩子拖拉磨蹭不是毛病,而是大多數孩子缺乏可操作的學習概念引導,這個概念還必須是能切切實實體現出來的實際影響
比如,你給孩子定下的目標是「放學回家后必須先寫完作業才可以玩」,這個目標看起來明確具體,實際上卻是一個模糊又難以實現的目標
但如果我們告訴孩子:「放學回家后,媽媽做飯,你自己選擇一科作業寫,咱們來比賽比賽,看看誰先完成自己的任務」
這就是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標,而這份「可操作性」目標的特點呢,也往往是家長參與進去的以身作則
也就是說,無論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都必須先以身入局,做到自己先綻放的光澤才能去慢慢改變孩子,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那麼,關於磨蹭孩子身上的一些難管特徵,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