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第二位媽媽說:「我去找他麻煩」
娜娜的孩子回到家,說跟鄰居小孩吵架,對方還打了他。
一聽孩子被打,娜娜頓時火冒三丈:「走,我去找他算賬。
」
說完,娜娜拖著兒子就來到鄰居家,還沒進門就開始大聲喊:「你家孩子怎麼能打我兒子?
你們家長是怎麼教育的?
你要給我個說法!」
鄰居家長面對這來勢洶洶的問責,也不甘示弱,覺得多大的事,至於這樣大吵大鬧嗎?
再說,情況還沒搞清楚,總不至於讓自己也不分青紅皂白打自家孩子一頓吧?
兩家鄰居,就因為孩子起了爭執,兩家大人也吵得不可開交。
短期來看,媽媽確實是要為孩子出氣,給孩子一種「有媽媽在,什麼都不怕」的感覺。
可是,媽媽越是去過度干預,孩子就越容易覺得,只有媽媽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自己反而成了無能為力的小角色。
這樣一來,孩子不僅沒有學到如何面對和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在心理上變得更脆弱。
以後一遇到衝突,他就想找個人來「替自己出頭」。
這樣的做法,會讓他們變得沒有足夠的獨立性和自信心,且也學不會如何正確地避免和處理矛盾。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