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教育模式背後,藏著大S對娛樂圈的深刻反思。
她目睹過太多童星在名利中迷失:13歲開始工作的台灣童星小小彬,成年後陷入財務危機;好萊塢童星麥考利·卡爾金更因過早成名染上毒癮。
大S向《VOGUE》坦言:「我要讓玥兒先成為『人』,再決定要不要當『明星』。
」
小S的「沉浸式造星實驗」:把女兒推向前台與小玥兒的低調形成鮮明對比,小S三個女兒從嬰兒時期便活在鏡頭下。
許曦文10歲登上《Vogue》台灣版,12歲接下美妝代言;Lily的Instagram穿搭教學視頻播放量突破百萬;許老三更是在《熙娣想聊》中與媽媽互懟貢獻無數熱搜。
這種高強度曝光培養出的「鏡頭感」,讓她們在家族聚會中自然形成舞台焦點。
5/11

小S的教育邏輯在《康熙來了》中早有端倪:「我要她們知道,這個世界不會等你準備好才給掌聲。」這種狼性培養確實收效顯著:許曦文成為00后時尚icon,Lily被韓媒稱為「台版張元英」,許老三的綜藝感甚至被製片人評價「天生吃這碗飯」。
教育理念背後的代際烙印兩種育兒觀的差異,實則折射出徐家姐妹不同的人生軌跡。
大S年少成名歷經娛樂圈沉浮,親歷過被物化的痛苦:「20歲時覺得穿高定才有安全感,40歲發現自信不需要外物證明。」她將這種頓悟轉化為育兒理念,試圖為女兒構築防物慾侵蝕的結界。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