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習慣性反問
會讓孩子傷心難過一整天
同樣一句話,不同的講話方式,給人帶來的溝通效率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你總是習慣性地反問孩子,那孩子的內心就可能擠壓著很多難以釋放的情緒
蘭媽之前就是這樣:
•女兒找不到牙刷問我「媽媽,你知道牙刷去哪裡了嗎」,我回答她:「你覺得在哪裡?
肯定是在洗手台上,難道還在我的手裡嗎?」
•女兒學慣用品不見了問我:「媽媽,你看到我的鋼筆和新買的本子了嗎」,我回答她:「自己的東西為什麼不自己保護好?
現在不見了吧,反正我不會再給你買了」
•女兒的書包帶鬆了問我:「媽媽,這書包帶怎麼那樣討厭,老是掉,每次我都得用手扶著,擔心書包會掉」,我回答她「你怎麼那麼笨,書包不好背,不會和我說嗎?
我給你檢查、修一下不就行了嗎」
…

直到,有一次女兒直接對我說:
「媽媽,你能不能不要總是這麼跟我講話,聽著我好難受,一整天心情都不好,總感覺你就是在責怪我做得不好,可我也有努力地去改正,你能不能看看我的優點,不要總是盯著我的缺點不放呀」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對女兒說反問的話了
是呀,習慣性反問就是一把利劍,本來是可以好好說話、好好解決的問題,卻總是因為「反問」的講話方式直接給人潑了一盆涼水,還是直接被澆得透心涼
等回過神來仔細想想,事實也確實如此
孩子向我們提問,分明是他們遇到了困難、想要求助,而家長反問的態度,看似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實則就是通過反問去擴大孩子身上的問題,特別是習慣性反問的同時,還責怪孩子沒有把一件事做好,直接就能讓孩子難過一整天
所以說,與人講話真的是一門學問,特別是和孩子溝通時,語言的講話方式直接決定你和孩子的關係如何
不想惡語傷人六月寒,那注重講話方式就要從拒絕習慣性反問開始
當孩子向我們提問發出求助信號時,我們不僅要理解包容孩子的缺點,還要積極地鼓勵他們:
「別怕,遇到問題我們就去解決,只要用心對待的事情,一定會有所回報的」
「沒關係,誰都會犯錯,只要我們積極糾正錯誤,並把這件事完成得更好,就已經很棒了」
…
如此,積極能量的影響下,你會發現孩子的性格越來越開朗,他們做事情的風格也越來越積極上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