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3個實用方法
「我也不想吼孩子,可到了那個點,根本忍不住!」很多人會懊惱自己當時的失控,那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①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去管孩子
孩子哭的時候,我們第一步不是急著讓孩子閉嘴,而是先覺察自己的情緒。
●深呼吸3次,讓大腦的「理智區域」重新上線。
●告訴自己:「孩子哭鬧是正常的,不代表我是個失敗的家長。
」
●如果真的太崩潰,可以暫時離開現場,喝口水、聽首歌,讓自己冷靜下來再回去安撫孩子。
當我們的情緒穩定了,孩子才能真正被安撫下來。
②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而不是「用哭解決問題」
很多孩子哭,是因為他們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家長可以用「情緒教練」的方法來引導孩子:
✅ 蹲下來,和孩子保持眼神交流:「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能告訴媽媽發生了什麼嗎?」
✅ 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孩子的情緒:「你是不是因為積木倒了很生氣?」
✅ 幫助孩子找到解決辦法:「我們可以試試再搭一次,還是你想休息一會?」
這樣,孩子不僅能更快地平復情緒,還能學會如何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感受,家長也不容易陷入焦慮和煩躁的循環。
③ 給自己一點喘息時間,別總是「全職待命」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對孩子的哭鬧特別敏感,是因為自己的「情緒電量」已經見底了。
★每天給自己留一點放鬆的時間,哪怕只是10分鐘喝杯茶、看看書、聽音樂,也能讓心情緩衝。
★適當尋求幫助,讓爸爸、爺爺奶奶偶爾幫忙帶帶孩子,不要覺得育兒只能「一個人扛」。
★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家長也是普通人,不可能永遠保持冷靜,允許自己偶爾情緒失控,但重要的是事後能調整和修復。
孩子的哭聲,確實讓人煩躁,但它背後隱藏的,並不僅僅是「吵」而已。
它觸發了我們的情緒反應,暴露了我們的焦慮,也放大了我們的壓力。
當我們理解了這些心理機制,學會調整情緒、掌握應對策略,面對孩子哭鬧時,我們就能少一分暴躁,多一分耐心。
畢竟,孩子的哭鬧只是短暫的,而我們的理解和耐心,才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最寶貴的「安全感」。
「孩子一哭,我就煩躁,忍不住發脾氣」,這種情況,你遇到過嗎?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作者簡介:布穀媽媽,讀書、帶娃、寫作,分享育兒知識,喜歡就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