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第一類,身體不好,脾氣卻大
小區里的張阿姨,今年72歲,年輕時是個能幹的主婦,家裡的大事小事都要她管。
可年紀大了,身體每況愈下,腿腳不靈便,血壓還高,三天兩頭要跑醫院。
兒女其實挺孝順,專門請了護工照顧她,買了最好的保健品,還定期帶她去醫院檢查。
可她就是不滿意,護工不合她心意,保健品不好吃,醫生開的葯沒用,什麼都要挑剔。
她的兒子本來就工作忙,每天晚上回家還要聽媽媽抱怨:「你現在是嫌我老了,覺得我是個累贅?
你是不是巴不得我早點死?」
兒子一聽這話,心裡堵得慌,他哪是不孝順,可是再孝順的人,被這樣指責,心也會涼。
有一次,他加班到很晚,回家剛進門,母親就開始數落:「你就是嫌棄我,巴不得不回來。
」
他又累又煩,忍不住回了一句:「媽,您別總說這種話,我再忙,不還是得管您嘛。
」
沒想到母親反倒哭了,說自己「命苦」,兒子「不在乎她」了。
這類老人,身體已經需要人照顧,脾氣還特別大,讓兒女整天在「孝順」與「愧疚」之間掙扎。
長期下來,誰都受不了。
反觀張大爺,也是70多歲,身體比老張媽還差。
可他從不抱怨,總是笑呵呵地說:「孩子們工作不容易,我自己能照顧自己就照顧自己。
」
他生病了,孩子們主動來看他,帶他去醫院,回來還陪他聊天。
他的孫子也喜歡圍著他轉,因為爺爺說話有趣,從不抱怨。
同樣是身體不好,一個讓兒女心累,一個讓兒女心疼。
說到底,孝順是相互的,兒女願意照顧你,前提是你別讓他們覺得「壓力大」。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