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窮,而是爸媽張口閉口就是這4句話

一:「你這麼笨,將來能幹嘛?」
我有個遠房表姐,小時候成績一般,家裡人最愛當著她的面搖頭嘆氣:「這孩子怎麼這麼笨?」
她一開始還反駁:「我不笨!」可聽得多了,連她自己也信了。

上課遇到難題,她第一反應不是「怎麼解出來」,而是「我就是學不會」;
大學時,她連獎學金申請都不敢填,怕「丟人」;
工作后,領導安排個新任務,她條件反射就是「我行嗎?」
你看,小時候的幾句話,成了她的心理烙印,她不是真的笨,而是被「暗示」成了一個不敢挑戰自己的人。

語言的力量,遠比我們想象得強大。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自證預言」——當你不斷聽到某種評價,你會下意識按照這個評價去生活,最終變成它說的樣子。

一個孩子,就像一張白紙。

你告訴他「你很笨」,他會努力找證據證明自己確實笨;
你告訴他「你可以試試」,他就會去尋找方法。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我們不要急著否定,而是幫他找到解決辦法。

比起「你怎麼這麼笨」,不如說:「這個東西有點難,慢慢來,我們一起想辦法。

這樣,孩子會覺得:困難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方法問題。
而方法是可以學的,能力是可以提升的。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