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我這都是為你好!」
我一個同事,小時候特別喜歡畫畫,夢想是考美院。
可她媽媽卻說:「學畫畫有什麼用?
將來能當飯吃嗎?
聽我的,老老實實考師範,穩定。
」
她不想聽,可她媽每次都來一句:「我這都是為你好。
」
為了讓母親滿意,她聽話地報了師範,畢業后成了一名老師。
表面上,她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可她的心卻一直不甘。
她跟我說:「我一看到那些畫畫的孩子,就想,如果當年堅持一下,會不會不一樣?」
「我這都是為你好。
」這句話的殺傷力在於,它不是直接否定,而是道德綁架。
它讓孩子覺得,反抗就是「對不起父母」,妥協才是「孝順」。
可問題是,父母的「為你好」,真的等於孩子的「想要的好嗎」?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遺憾、焦慮、甚至自己的面子,包裝成「為你好」,然後強加給孩子,讓他們按照自己設定的路走。
真正的愛,是讓孩子有選擇權。
比起「我這都是為你好」,不如說:「我希望你幸福,但最終的選擇權在你。
」
這樣,孩子會知道,父母的建議是出於愛,而不是控制。
四:「別浪費時間,學這個沒用!」
朋友家兒子,小時候特別喜歡鼓搗電子產品,經常拆家裡的電視遙控器,還用廢舊零件拼個小風車。
可朋友每次看到,第一反應不是誇他聰明,而是罵:「瞎折騰!還不如去背幾個單詞!」
結果,這孩子慢慢變得不愛動手了,做什麼事都先問:「這個有用嗎?」
有時候,孩子的興趣就像一顆種子,需要一點耐心去呵護。
可如果父母總是「踩剎車」,孩子的求知慾,很快就被磨滅了。
那些小時候被鼓勵探索的孩子,長大后往往更願意嘗試新事物,不怕失敗,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熱愛;
而那些被父母潑冷水的孩子,最終只會變成一台只會應試的「考試機器」。
興趣是孩子成長的驅動力,哪怕短期內看不到結果,我們也不能輕易打壓。
比起「別浪費時間,學這個沒用」,不如說:「你覺得這個有趣?
那就試試看,看看能學到什麼。
」
這樣,孩子的好奇心不會被扼殺,而是會成為他探索世界的動力。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窮,而是爸媽張口閉口就是這4句話。
你有聽過嗎?
小編推薦
More +-
16歲國中女生「 游泳後懷孕」委屈說自己沒男友,家長氣炸索賠館方130萬,班主任爆出打臉內幕,爸媽才知:「 臉丟大了!」
-
新劇才要開播!資深男星驚傳「與嫩妻共赴黃泉」 5子女哀慟「聯合告別式」送別爸媽
-
爆料!台灣最大片商旗下女星「暗黑吳佩慈」接私活!網友:終於知道6D體驗也不過如此!
-
「我的小孩來了❤!」言承旭高調官宣喜訊!初為人父發文難掩激動!隱婚妻子身份意外曝光,林志玲大方送祝福:恭喜新手爸媽
-
32年沒有名份!李靜美首揭「兒子身世之謎」不捨他年節從未團圓 前任已另組家庭「認早看淡婚姻」:過好自己人生
-
大方認了出櫃!金鐘女星上台致詞「我愛的是女生」震驚全場 她感慨發聲:「希望爸媽對我沒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