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總是自我懷疑
「媽媽,我可能考不好吧。
」
「這個比賽我肯定不行。
」
當孩子常常對自己的能力表示懷疑,甚至在還沒有嘗試之前,就預設了失敗,這可能是自卑的「第一信號」。
「自我效能感」理論表明,自信來源於「成功體驗」和「積極反饋」。
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總是批評或否定,他們可能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降低自我效能感,認為自己無力完成某些任務。
比如鄰居家的小女孩,每次在課堂上被老師提問時,都會低聲問身邊的同學:「我該怎麼回答?
會不會說錯?」
老師一開始覺得她是在謹慎思考,但後來發現,她是不敢獨自面對問題,害怕答錯被批評。
面對這樣不自信的孩子,我們可以讓孩子在小事上,多一些試錯的機會,營造一個允許失敗的家庭氛圍。
比如,當孩子不確定自己答案時,可以鼓勵他們:「你可以試試自己的方法,就算錯了,我們也能從中學習。
」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歷,來示範如何應對挫折,比如:「我以前也不確定答案,但試過後才發現,很多問題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
」
這種開放的態度,能讓孩子感受到嘗試的重要性,而不是害怕失敗。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