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個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三: 社交時迴避目光,不願主動表達
自卑的孩子,通常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出退縮。
他們可能害怕與人對視,不敢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總是希望「被忽略」。

孩子「社交焦慮」的根源,在於他對負面評價和不切實際的預期。

例如,孩子可能會在心理上放大社交的風險,認為「如果我說錯話,大家都會嘲笑我。

孩子之所以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可能是在早期,我們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忽視比較多。
或者孩子一說話,我們就評價他。

比如上文提到的小俊,他的爸媽,總是在他表達想法時打斷他,比如當他說起自己的觀點時,父母會直接批評:「你這樣想是不對的,小孩子懂什麼。

久而久之,小俊就慢慢變得沉默,盡量不讓自己被別人注意到。

養育孩子,我們平時要多尊重他的表達,鼓勵他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給予積極回應。

比如當孩子主動提問時,我們可以說:「你這個想法挺有意思的,我們可以再討論一下。

同時,還可以多玩角色扮演遊戲,模擬孩子可能面臨的社交場景,幫助他們逐步建立信心和表達能力。

在這過程中,我們可以用溫和的語氣和積極的反饋引導孩子,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聲音是重要且被認可的。
四:對表揚和關愛感到尷尬
一個自卑的孩子,即使被表揚,也可能覺得不真實,甚至感到尷尬。

他會認為:「我不配被誇獎,大家只是隨便說說。

這種表現,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低有關。

他們習慣了被批評,突然的表揚會讓他們感到「違和」,甚至懷疑父母的動機。

布穀媽曾看到一個孩子,在學校獲得了進步獎,老師和同學都鼓勵他,但他回家后卻對媽媽說:「這個獎沒什麼了不起,反正是運氣好。

我們平時表揚孩子,要具體化,不要泛泛而談。
例如,「你今天主動幫忙收拾房間,真是個負責的小幫手。

這樣的表揚能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行為和價值。

另外,在孩子完成任務或取得進步時,可以嘗試用回顧式的表達,比如:「你記得嗎?

之前你說這很難,但今天你做得很好,這說明你很努力。

這種具體且連貫的肯定,不僅能讓孩子感受到真實的認可,還能增強他們對未來挑戰的信心。

有以上這4個跡象,說明孩子不自信,有些自卑。

你遇到過這樣的孩子嗎?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