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換個說法,孩子真的會不一樣
跟一個媽媽聊天時,她跟我分享了她的小秘密。
她兒子寫作業特別慢,她以前老是忍不住催:「你怎麼又這麼慢,快點行不行?」
結果,越催越慢。
後來她換了一種方法,
她說:「媽媽知道你特別認真,但媽媽知道,你如果速度加快一點點,也一定可以完成得特別好。
」
你猜怎麼著?
孩子居然真的速度一點一點變快了。
她跟我說:「原來孩子根本不吃批評這一套,你越鼓勵他,他越來勁!」
我聽完特別受啟發,語言的力量啊,就是這麼奇妙。
其實孩子最想聽的,不是表揚,是相信。
你可能會想:「難道我只能誇他了嗎?」
也不是說不能批評,而是稍稍注意一下方式,讓孩子聽到你話里的信任。
比如說:
孩子膽子小,不敢上台,你可以這麼說:
「剛開始上台的時候我也緊張呢,後來發現其實沒那麼可怕。
媽媽相信你適應一下就好了。
」
孩子粗心的時候,你可以這麼說:
「沒關係,粗心是因為你還在學,咱們多試幾次,你肯定就會細心了。
」
不用刻意去「表揚」,你只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是相信他的。
孩子一旦感覺到你是相信他的,他的內心就會自己長出力量。
最後送給媽媽們一句心裡話:「當媽媽真的太累了,每天雞飛狗跳,不可能句句都完美,也不用自責。
」
但咱們可以稍稍提醒一下自己:
下一次要說那句負面的話之前,停頓一秒,換一個更溫和一點、更相信孩子一點的表達方式。
時間久了,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慢慢真的變了。
你種在他腦子裡的,不再是負面的種子,而是充滿自信、勇氣和力量的小樹苗。
而這些小樹苗,會陪伴孩子的一生,幫助他更幸福、更快樂、更強大。
所以請記住:
你說的每一句話,孩子的大腦都在認真「記筆記」。
你說的是誰,他就慢慢成了誰。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