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多出自這2種家庭,根源在爸爸身上

一:爸爸「隱身」,媽媽「獨撐大局」
我鄰居一位媽媽,特別能幹。

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她都一手包辦:接送孩子、輔導作業、報興趣班、做飯洗衣。

她老公是搞工程的,常年不在家,偶爾回來一趟也累得不行,一心只想躺平。

寶媽經常跟街坊鄰居抱怨:「我家孩子特別難帶,我說一句,他頂三句。
在外面別人說什麼都聽,唯獨不聽我的。

但有一次,我在小區門口碰見她兒子,正被保安叔叔批評,他低頭站著,連看都不敢看對方一眼,嘴唇都在抖。

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了,這孩子不是不懂規矩,是只在媽媽面前才「敢」發威。

爸爸長期不在,媽媽成了唯一的「管教者」,也是情緒的出口。

孩子從小缺少父親的陪伴和引導,家庭里的一切事物,都是媽媽一個人處理。

孩子慢慢學會了:媽媽脾氣再大也不怕,因為再鬧也有愛。

但一到外面,失去了熟悉的環境,他馬上就泄氣了。

因為他不確定,別人會不會像媽媽那樣容忍他。

說白了,孩子在家裡發橫,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橫得起」;在外面發慫,是因為他不知道能不能「撐得住」。

而這種反差,很多時候不是性格問題,是家庭結構的問題。

媽媽越寵,爸爸越躲,孩子越鬧,外面越慫。

這種惡性循環,就是很多這種家庭的真實寫照。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