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里,有一種行為是比較「危險」的,請大家最好儘早糾正

01
用情緒管理孩子
孩子從來都不是控制出來,而是不斷影響、和慢慢指導出來的
特別是當你發覺自己和孩子之間相處得特別疲憊、無力改變什麼的時候,就說明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
接觸過一個女孩,12歲了,整個人看起來一點精神氣兒都沒有
而每一次和她見面的時候,你問她什麼都是搖搖頭,對人也一直都是愛搭不理的樣子
第一次開口說話,她就告訴我「回家幹嘛?

一點意思都沒有,回去也是整天面對一張黑著臉的媽媽」
原來,女孩媽媽是一個比較嚴厲的母親,平時對孩子也是眼裡容不下半點沙子
如果哪裡沒做好、或者偷了一會兒懶,那媽媽就會對她情緒冷暴力
比較典型的就是「我不管你了,你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反正我是管不了你了」
每一次,女孩聽到這裡都瞬間慌了,生怕媽媽不管自己,就卯足了勁兒地拚命證明自己,並不斷改變自己
本以為自己足夠努力了,媽媽就會給她一個笑臉,說一句鼓勵和認可的話
可結果呢,媽媽怕女兒會驕傲自大,不管孩子平時表現得如何優秀出色,她從來都是擺著一張看不到表情的臉
久而久之,女孩在家裡根本感受不到愛,也逐漸產生了排斥回家、害怕回家的心理陰影

3/8
愛孩子里,有一種行為是比較「危險」的,請大家最好儘早糾正

那種一回家就看到媽媽板著臉的表情,似乎讓她覺得她自己是一個多麼糟糕,也是一個被厭棄得有多麼可憐的人
事實上,情緒管理也是分為兩面性的
可惜的是在鼓勵孩子、和敲打孩子方面,更多家長往往堅定地選擇了後者,他們也會固執地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不罵不知道堅強」
但從如今的大環境來看,時代在進步,育兒觀念也需要得到及時的更換與調整了
正如例子中的女孩,原本就是一個積極好學、自信又開朗的女孩,可媽媽傳統的認知和擔憂導致她覺得「孩子誇不得」
於是,在情緒方面往往表現得比較負面,要麼冷冰冰地對孩子缺乏認可,要麼故意對孩子情緒冷暴力-不理人
直到,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壓和錯誤認知下,女孩就成了一個有家不想回、有媽跟沒媽的孤兒一樣
我們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孩子從來都不是被打壓、而是被鼓勵出來的
不想孩子對自己的認可感低、也不想孩子將來長大后對父母、對回家這件事充滿排斥和反感,那從今天開始就要企圖用情感管理孩子了
平時也要試著對孩子多一些微笑,多說一些鼓勵的話,你會發現孩子比以往會更加積極,也會更願意親近父母家人了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