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視」是一種負向關係
以上兩個例子上都是凝視的常見表現。
你會發現,長期的凝視會對人產生3種影響——
1. 變「笨」
我的表哥本來會開車,但由於被爸媽反覆地下指令和提醒,過多的信息使得他的心理空間被壓縮。
這時,即使一個人原本擅長這件事,思緒也會變得混亂,於是表現得手足無措,無法發揮出真正的能力。
於是便會形成錯覺:自己變「笨」了。
2. 易放棄
長期處於被凝視之下的人,常常會表現得對事情3分鐘熱度。
因為在做事的過程中,評判的聲音會不停地冒出,讓人感受到強烈的壓力,於是本能想要逃離。
像小融的弟弟就是如此,被父母凝視久了,只要他一做飯,就會感受「我不夠好」的感覺,於是變得容易放棄。
3. 行為退縮
「凝視」有一個特點:
當它持續的時間足夠長后,便會內化到「被凝視」的對象心裡。
當一個孩子持續被父母以審判的目光看著時,那麼日積月累,他自己內心也會形成「審判的目光」。
於是,哪怕旁邊沒人,自己也會挑剔、譴責自己。
於是,整個人就像一個將要枯萎的植物一樣,蜷縮起來,遇事容易害怕退縮,也難以再成長。
看到這你會發現,所謂的「凝視」,關鍵並不在於「看」這個動作之上,它本質上是一種負向的關係。
「我凝視你」的背後,是多個負面信念的集合:
我不相信你有能力;
我不相信你能做好;
我不相信你能成長。
時間久了,被凝視者便會形成消極的核心觀念:我不行、我不能、我不好。
這樣的自我否定不僅表現在開車做飯等被凝視的事上,更表現在一切自己所做之事上。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