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瞧對孩子負責,還不爭不搶的媽媽,她們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自此,蘭媽也學會了這一招
每逢孩子貪玩、不認真學習,或者沒有達到理想的期望時,我都會放下偏見、還有所謂的期待
然後,再像一個「小孩子」一樣表現出滿滿的求知慾,追著女兒聊八卦,纏著女兒分享新鮮有趣的事情
而女兒呢,每一次也開心得合不攏嘴,每次有新鮮有趣的事情都會第一件事告訴我,遇到困難、或者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會第一件時間想到我
在這種沒有刻意隱瞞、也沒有自由禁錮的情況下,我和兩個女兒之間一直相處得比較輕鬆,每次走在街上她們都是左右夾擊,每人挽著我的胳膊再形成一道靚麗風景線
是呀,好的教育不應該正是如此嗎
教育孩子也必須是先談愛和自由,孩子也只有在擁有愛的情況下才會自由自覺、自覺幸福
例子中朋友的智慧之處就是如此
她清晰地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也並沒有拿自家娃和其他孩子做過比較,特別是在孩子犯錯貪玩的時候,一般都是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幫助孩子走向正確決定
就像玩手機這件事,難道我們禁止、打壓、甚至把手機收走,就可以收走孩子想要玩手機的決心嗎
並不會
與其如此,倒不如不爭不搶,接受孩子玩手機的事實,然後再像個「小孩子」一樣加入話題,取得信任才能有真正的話語權、真正的影響

3/8
不要小瞧對孩子負責,還不爭不搶的媽媽,她們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02
對丈夫不爭不鬧
人性都是「得不到」是最好的
有人說,不是歲月改變了脾氣,而是歲月的經歷磨平了稜角
事實上,當我們靜下心來去看待一切,就會發現凡事看透不說透的不爭不搶是想明白了,也是一種平靜、智慧、還有體面
還認識一個朋友,剛結婚那幾年,幾乎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日子也過得如圈養的獵犬一樣,動不動就想撕咬幾聲發泄對禁錮自由的不滿
本以為在大吵大鬧、動不動離家出走的情況下,丈夫就能感受到即將要失去她的恐慌,也會也因為在乎而妥協、認錯、並挽留她
可結果呢,折騰了那麼久,原來竟然是她一個人跳樑小丑的獨角戲
丈夫對她的抱怨哭鬧、還有收拾行囊要離開的行為,表現得也是「隨便你,你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的態度
有一次,她因為讓丈夫帶一會兒孩子被無視后,兩個人大吵一架
在情緒爆發的瞬間,她憤怒地把女兒丟給丈夫,然後開始收拾衣服,打算用離家出走「嚇一嚇」丈夫,心裏面也是希望丈夫可以示弱、挽留一下,她就能原諒
可直到她走出小區,也沒見到丈夫追出來,手機里更是連一個簡訊和電話沒有
看著空無一人的馬路,再看看即便是有路燈也顯得格外漆黑的小樹林,從小怕黑的她,膽小地跑到公交站的椅子上坐了一夜
直到凌晨4點多,擔心女兒睡得好不好、有沒有哭鬧的情況下,她拖起行李箱灰頭土臉地往家的方向走
到家時分,屋裡一片漆黑,再看著客廳里也沒有留一盞暗燈,她瞬間明白了:沒必要爭吵什麼
是呀,既然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也做不到把孩子拋棄,那何不放寬心,也少一份較真、多一份接受呢
也是從那以後,朋友再也沒有爭吵大鬧,每天把照顧孩子之外的事情都盡數排除在外,對丈夫更是不曾有過一個主動撥出的電話
可奇怪的是,朋友明明都已經不爭不鬧、也算是真正的解脫自在了,丈夫卻反過來對她關懷備至
特別是朋友帶孩子回老家讀書,從住在一起的低頭不見抬頭見,到變成分居兩地的留守媽媽后,丈夫幾乎每天都要找她視頻通話、以表思念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