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弔兒郎當的人
憑什麼遭人喜歡?
我從小以來算是個「乖孩子」,許多價值判斷基本都遵從課本和老師家長教的標準。
比如要人誠實守信、要恭敬謙卑,尤其在工作任務面前,要保持認真嚴肅。
因此,見到電影中太乙在關鍵時刻依然是大大咧咧的樣子就忍不住來氣。
尤其是他修行遠沒有申公豹刻苦,卻總是得到上級提拔,師尊還給他許多法寶,這也讓我替申公豹感到不公平。
不過,這種情緒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後來我看到了不同觀眾的視角——
「太乙沒有架子,對妖族出生的申公豹沒有成見,教哪吒的時候也願意和徒弟打成一片。
」
「有這樣的朋友可太棒了,帶你吃吃喝喝,享受生活,和他一起絕對不會焦慮......」
仔細想來,這些話都很有道理。
原來,我之所以不喜歡太乙,是因為一直站在「完成任務」的角度來看,可若是拋開任務來看,弔兒郎當的人其實是放鬆、創造樂趣的高手。
這不得不提到另一個相似的角色:豬八戒。
過去我也不喜歡豬八戒,覺得他總是偷懶、抱怨、闖禍,一言不合就要散夥。
直到後來一個同學和我說,他最喜歡豬八戒了,一路上插科打諢,西行路上一半以上的樂子都是他提供的。
如果少了他,取經或許會順利不少,可是也註定變得枯燥乏味。
一個原本討厭的特質,換一個角度去看,可能就會變成一種巨大的能力。
想到這,我對太乙的反感幾乎消失了,並且意識到一件更為重要的事:
表面上,我瞧不上「弔兒郎當」,但實質上,這是我所欠缺的重要特質。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