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這3個特徵,不建議長期住在一起

如果僅僅因為一碗絲瓜湯,小楠的反應或許過於劇烈。

但在諮詢室里,她告訴我:

跟母親相處,類似的事情不是第一次發生,而是常態。

「我媽她似乎永遠聽不見我的聲音,看不見我的需求;

她永遠都在想方設法控制我,在我身上貫穿她的意志。


這是典型的「自戀型父母」,他們通常具有以下3個特徵:

① 對孩子的痛苦處境缺乏同理心。

自戀型父母通常看不見孩子的需求,無法對孩子的痛苦感同身受。

就像小楠已經對豬蹄產生乾嘔,但母親卻視而不見,依然天天燉豬蹄湯一樣。

記得8歲那年,奶奶去世了,小楠很難過,因為她從小是由奶奶帶大的。

但母親跟奶奶關係不和,看不得小楠在葬禮上為奶奶掉眼淚,一看到小楠哭就不停地戳她。

彷彿在母親眼裡,只有權力鬥爭的勝負,沒有情緒情感的聯結。

② 談論孩子時,常常習慣性代入自己。

當孩子嘗試表達需求和感受時,自戀型父母總是會代入自己。

就像小楠表達豬蹄湯吃膩了,母親第一反應是:"我以前想吃還沒得吃呢。
"

即便小楠後來崩潰發火,母親也意識不到自己的忽視對女兒所造成的傷害,而是聚焦在自己做豬蹄湯有多辛苦。

這是母親一貫的作風——

她永遠活在自己的感受世界里,無法理解他人感受,更無法跟他人達成同頻交流。

③ 貶低孩子的脆弱,嫉妒孩子的成就。

當孩子表現出脆弱的一面時,自戀型父母會忽視和貶低;

而當孩子獲得一定的成就時,他們又會暗中嫉妒搞破壞。

他們需要永遠佔據在權力的高位,不允許孩子超越自己。

小楠第一次帶男友(現老公)回家見父母時,母親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餐桌上,母親突然對準女婿來一句:"估計你們經常點外賣吧,她(小楠)根本不會做飯。
"

那一刻,小楠感到無語,她知道母親是故意這樣子做的,目的就是要在餐桌上"更勝女兒一籌"。

來到這裡,我逐漸開始理解:

小楠之所以跟母親徹底鬧翻,絕不僅僅是因為一碗絲瓜湯;

而是面對一個自戀型母親長年累月的忽視、控制與貶低,她實在忍無可忍了。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