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蘇母這樣一種「施受虐兩面一體」的人格特性,我們會看到:
在關係中,沒有純粹、永恆的受虐者;
一個人如果存在受虐傾向,TA多半也存在施虐傾向。
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中最本質的原因是:
受虐者沒有一個獨立完整的自我;
TA的內在通常是虛弱,甚至破碎的。
TA需要依附在他人身上,才能感受到存在價值。
當處在關係中的低位時——
TA會通過卑微的討好、無底線的受虐來達成依附。
就像蘇母面為了達成對強勢丈夫的依附,不惜長年累月地忍受對方的暴力與剝削,
為此,她還「獻祭」了自己的女兒。
而當處在關係中的高位時——
TA則會通過無情的利用、操縱和剝削來達成依附。
就像蘇母為了達成對弱勢女兒的依附,她先是通過忽視逼迫女兒在疼痛中獨立,
繼而反過來不斷向女兒要錢,吸女兒的血。
5/12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她會找很多合理化說辭:
「如果沒有那個男人,我們母女倆就會餓死;」
「我是為了維護你的聲譽,才一路忍辱負重……」
可這些說辭,又完全經不住現實的推敲:
她四肢健全,只要願意自食其力,解決母女生存問題並不難;
同理,當女兒被丈夫糟蹋時,她可以報警,再不濟離婚也行。
但她偏偏選擇了包庇惡魔,並默允他去傷害自己的女兒……
這一系列行徑的本質:
是極度虛弱且破碎的她,內在對暴戾這種「偽力量」的依附與認同,
她允許他人無底線地傷害、糟蹋自己,同時這也意味著:
一旦站在高位,她也會允許自己無底線地傷害、糟蹋他人。
這,就是一個受虐者身上,隱藏著的施虐傾向的心理來源。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