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知道,聰明的大腦會在手上顯「信號」

方法二:閉眼系鞋帶、用筷子夾豆子
這些活動,4歲以上的孩子,以及小學低年級,都非常適合練。

這雖然是小遊戲,但對孩子來說,是大挑戰。

我們準備一雙帶鞋帶的鞋,讓孩子在閉上眼的情況下系好。

剛開始,他肯定笨手笨腳,但別急,多練幾次,他就會慢慢找到方法。

另一個遊戲是「筷子夾豆子」:用一雙普通筷子夾花生、綠豆、毛豆,看誰夾得快、夾得准。

孩子之間比著玩,特別起勁。

這兩項活動,鍛煉的是手指的精細控制力、動作敏感度和自主操作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耐心和信心。

而且我們在旁邊一誇「你真厲害!」——孩子那個眼神,是發亮的。

方法三:每天畫10分鐘畫
適合年齡:全年齡通吃,尤其是小學和初中階段的孩子。

每天固定一個「安靜時間」:放下手機、關掉電視,拿出畫本或者字帖,讓孩子坐下來,畫10分鐘畫、寫10分鐘字。

寫什麼不重要,寫得像不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過程。

畫畫和寫字,是手、眼、大腦同時參與的精細活動。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要構思、規劃、控制手指動作,對專註力、思維能力都有提升。

而且,這10分鐘像一塊「心理減速帶」,可以幫孩子從一天的浮躁中慢下來、沉下來。
「教孩子動手,就是教孩子思考。
」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

聰明,並不是天生就註定。

只要我們願意陪孩子動一動手,孩子的大腦,也一定會跟著動起來。

「一雙小手,是孩子未來的方向盤。
」我們看準了、扶正了,孩子就會開得又快又穩。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