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孩子「犯錯」時
有些時刻,我們是真想罵人啊。
你剛收拾乾淨的客廳,轉身發現玩具又攤開一地;
飯菜端上桌了,他隨手一抬,把你辛苦做的菜撒桌上了;
你正忙著給他洗鞋,他鬼鬼祟祟走過來,小聲說:「媽媽,我不小心把你的手機摔壞了。
」
那一刻,我們腦門上的青筋,都快跳出了。
我們不是不愛他們,也不是脾氣差,只是……真的太難了!
可每次怒火衝天之後,看著他們嚇得眼淚直掉的小臉,我們又開始後悔:我是不是太凶了?
他會不會不敢再跟我說真話了?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是在「教育」,但孩子聽到的是:「我犯錯了,就不配被溫柔對待。
」
小孩最怕的,不是被懲罰,而是因為犯錯而「失去愛」。
其實我們都知道,孩子犯錯,是成長的一部分。
只不過,他們的「試錯成本」,得靠我們來兜底。
最好的方式,是先穩住情緒,哪怕只是一句:「我現在有點生氣,我們等會兒再說。
」
等風平浪靜,再坐下來,跟他一起把事情「復盤」一遍——不是去追責,而是去找方法。
因為我們發火那一刻,也許嚇到了孩子的膽,但我們冷靜那一刻,卻能種下孩子的責任感。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