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僅僅是這一件小事,不足以說明什麼;
但在後面長達數月的相處中,一次又一次經歷並體驗到她對我的忽視與無視,我才真切意識到:
自從生完孩子后,我在她眼裡,就不再是個值得關心和幫助的對象了。
印象最深刻有兩個場景:
一次是月嫂由於一些原因提前走了,我身體尚未康復。
花了40多分鐘艱難地替寶寶洗澡、做撫觸、穿好衣服后,
婆婆走了過來:「把孩子給我,你去把衛生間收拾了。
」
還有一次是我要去醫院做康復,寶寶哭鬧不止。
我手忙腳亂地給寶寶沖奶粉、餵奶,連午飯都來不及吃。
婆婆在一旁默默看著:「你把寶寶搞好了再給我抱吧。
」
這些細節傳遞出來的忽視,深深傷到了我,且讓我產生了憤怒。
不過站在她的立場與角度,她的做法似乎並沒有太大問題。
一來她是我的長輩;
二來她確實沒有關心我、幫助我的義務。
我無法要求一個長輩在心不甘、情不願的處境下,去替我干這干那;
3/10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透過婆婆對我的姿態,去撫慰自己的傷口,去探尋自己內在痛苦的緣由。
後來我發現,
我之所以感到受傷與憤怒,是因為前期婆婆對我的好,填補了我童年時期不被愛的缺憾,
於是我將自己從母親身上求而不得的對母愛的渴望,轉移到了婆婆身上,
我幻想她像一個無微不至的好媽媽一樣,能夠持續地給予我關心和幫助,
當她做不到的時候,我的幻想便破滅了,痛苦、委屈和憤怒便隨之而來……
當真正理解這一點以後,我放下了對婆婆的「第一層幻想」,
不再期待她像一個好媽媽一樣無私地、持續地愛我,讓彼此的角色歸位。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