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男子為啥全都喜歡娶13、14歲的少女,是什麼原因?

民間態度——從實際出發
在自上而下的早婚政策推行下,百姓提倡早婚則更多的處於實際的考量。
眾所周知,古代女性的地位不高,在很多時候可以說是作為一個工具的存在。
因為出嫁從夫的傳統觀念,絕大部分女性出家後會改姓從夫,成為了雖無血緣關係,但卻從此成為了夫家貨真價實的一份子。
甚至死後也只能埋入夫家的墳地。

所以很多時候生了女兒的家庭,難免會有「生了一個外人」的錯覺。
這在活在社會底層的貧困人家裡,成為了一種可怕共識。
既然這是一個早晚要離開家的「外人」,那自然是越早離開越好了。
所以很多父母在女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就給她定下了歸宿,一旦時機合適,就迫不及待把她嫁出去換取利益了。

5/9
古代的男子為啥全都喜歡娶13、14歲的少女,是什麼原因?

這個「時機」通常是十三,四歲的時候,而時機來臨的標誌,就是女性的「初潮」。

來了例假的女孩,就是性成熟的女人了,也就具有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的價值了。

而這時她們通常將迎來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出嫁為人婦,再為人母成為了約定俗成又順理成章的事情。
年紀小的女孩子,無論從生育價值還是在外貌條件上,都明顯要高於年長的女性。

為了給一生多次生育創造條件,所以初次生育的時間被提前,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