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的安利就利用這種組合打法,通過不斷用高額的差價吸引社會人員全職或者兼職的擔任銷售員,利用自己的社交資源不斷向親朋好友推薦產品。
而更加精妙的是安利給銷售人員政策,令他們可以拉攏對項目有意的人成為下一批銷售員。
他們通過連續不斷的經驗傳授,夢想分享在內部不斷夯實銷售人員的「自我奮鬥概念」,實現了產品的「病毒性營銷和傳播」。
可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賴以成名的直銷模式也造就了安利在當今時代的困局。
5/9

首先,是直銷參與者的資金壓力。
直銷企業對手下的業務員雖然沒有剛性的限制,但是普遍通過採購層級價的方式吸引銷售人員大金額採購公司產品。
往往一場銷售會議之後,每個銷售人員身上都會背上數萬甚至於數十萬元的「任務」。
而動輒數萬元的銷售「任務」,對一個家庭而言往往意味著幾個月甚至於幾年的存款被死死「套牢」在產品上。
對於成員的精神壓力和經濟壓力,並不是簡簡單單地「挺住」就能解決的。
在國內經濟降溫,增速減緩的情況下每隔幾個月數萬元或者是數十萬元的經濟壓力並非是每個人都能輕鬆承受的。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