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爭什麼?
爭來的都會失去。
古時候的皇帝,被稱為「萬歲爺」。
可是他們只有幾十歲,活一百年都難。
秦始皇派人去找長生不老藥,但藥還沒找到,人就已經離開了。
生死是一種歸途。
就像詩人說的:「死如秋葉之靜美。
」
安靜離開,才是最佳的活法。
如果你和兄弟姊妹吵鬧,表示你沒有活明白,不知道錢財是身外之物的大道理。
我的大伯母,大半生在農村,因此我很希望自己能住大房子。
祖母過世後,大伯母一定要獨佔祖輩的房子。
可是,大伯母不願意花一分錢。
她認為,自己照顧了祖母兩個月,拿到房子也是應該的。
因為房子的分配問題,一家人鬧得不歡而散。
劇情的轉捩點,出現在五年前──大伯母要帶孫子,隨著兒女進城定居。
清明節的時候,親戚們去掃墓。
大伯母也在其中,她看到老房子的瓦片被風吹走了,牆壁上有了青苔,嘆息了一句:「哎,房子估計要倒了吧。
」
一句話,惹人落淚,也讓所有的人釋然了。
一家人都進城了,房子荒蕪了,門口的菜園也有了野草。
矛盾的焦點,早已灰飛煙滅。
你過世之後,從祖輩身上爭來的東西,還有什麼價值呢?
人生的最後,不過是三丈土,或者更小吧。
學會不爭,兄弟姊妹的感情,就順多了。
如果大家都願意付出,還能常常聚一聚,誰請客吃飯,都行。

02
吵什麼?
到頭來都會和解。
有一句很扎心的話:「見一面,少一面。」
如果每一次見面,都吵嘴,那麼見面就沒有意義了,反而會加速感情的惡化。
古人勸導我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都是要入土為安的人了,還說什麼硬氣的話呢?
多說一說祝福吧,給後輩留下好的印象,給活著的人更多機會。
在某平台,看過一個小影片。
九十多歲的姐姐,去探望八十多歲的弟弟。
弟弟躺在病床上,早已不能說話。
旁邊的兒子,哭著說:「爸,姑姑來看你了。」
姐姐笑了,說:「沒什麼,我也要走了......」
病入膏肓,不能言語。
這就是人生最後的時光。
或者,談笑風生,安然走過人生的最後一分鐘。
反正,你「說一句,就少一句」,壓根就沒有吵架的力量,也沒有必要。
從小到大,兄弟姊妹都吃了不少苦,也見證了彼此的成長;從大到老,都有鬧翻過,但終究是小事,比不上生死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