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長大后還能「跟媽親」的孩子,通常是媽媽做對了這3點

相信很多媽媽都在深夜反思過這個問題。
對我們而言,那個排斥自己的小人是自己十月懷胎生下來的,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就親密無間。
突然之間,熊娃開始排斥我們,或多或少讓人有些接受不了。

問過身邊青春期的孩子,朋友圈有沒有屏蔽父母?

答案竟然都是肯定的,他們表示對父母開放朋友圈無疑等於自爆。

媽媽做對這3點,孩子很難不跟你親 有時不禁會想,難道所有人都難逃「孩子長大就跟媽媽不親」這條定律嗎?

事實證明並非如此,孩子長大后和媽媽親近的大有人在。

家庭關系研究人員,跟蹤調查了親子關系和睦的家庭,發現一般和孩子關系親近的媽媽都做到了以下3點:
0~3歲內,媽媽要及時給孩子關愛
發展心理學認為: 3歲之前是一個人建立安全感的黃金期,這個時期媽媽要對孩子的正向情感需求及時滿足,它會奠定孩子一生的安全基礎。

3歲之前 媽媽的正反饋,會促進孩子的大腦邊緣系統發育,大腦這部分發達的孩子自控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會更強。
不僅遇事沉著冷靜,還能更好地處理好親密關系,長大後跟父母和伴侶的關系也會更好。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