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句老話叫「養兒防老」。
但大部分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於本能,並不是尋求回報。
教育孩子感恩,也只是為了讓他們知道,他們正享受著別人的付出,他們的生活因為別人的付出而幸福。
尼采說:「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
」
林則徐也說:「存心不好,風水無益;父母不敬,奉神無益。
」
親情不是單方面的愛與呵護,更該是雙方的溫暖與慰藉。
感恩之心,不是債務負擔,而是催人向上的動力。
錢瑗十歲時,首次回到錢家老宅。
彼時錢家大大小小的孩子,全都聚集在院裡玩耍,唯有錢瑗靜靜守在祖父身旁看書。
女孩兒靠在祖父床尾,一會兒為他掖掖被子,一會兒又去翻翻書頁。
懂得感恩的孩子,會發自內心地關心和愛護身邊的人,並竭盡所能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的懂事和堅強,樂觀和感恩,將會成為一生的財富。
感恩之心,源自於愛;愛是成全,更是放手。
教會孩子感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感恩之心,最重要的,就是愛。
舊觀念中,「打是親罵是愛」,一言不合就責罰,其實是一種粗暴和懶惰。
後來又盛行「鼓勵教育」,一切都按照孩子的意願來,在衣食住行上無微不至,
卻對孩子的感情敷衍了事,也遠遠稱不上是愛。
在教育孩子上,楊絳和錢鐘書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