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生氣時,父母「教養四步驟」讓你培養高情商孩子!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接納、理解和共情, 而不是長篇的大道理或者說教。

我們只需留在他身邊關注他, 安撫他,允許他發洩怒氣。

等到孩子憤怒的情緒淡了一些, 我們可以嘗試著跟孩子共情:
「小朋友沒經過你的同意就把玩具拿走了,你感到很生氣是不是?」 「妹妹破壞了你好不容易搭好的積木,你肯定氣瘋了,要換做是我,也會很生氣的。

和孩子共情, 會幫我們和孩子重新建立聯結。
我們溫柔的語氣語調, 我們的耐心和安慰, 能讓孩子的怒氣逐漸消退。

有時候孩子會在憤怒的情緒下說出一些過激的話, 比如:「媽媽,我恨你!」「我討厭你!」等等。

記住, 那隻是他在表達激烈的情緒, 你千萬不要過於當真。

如果你跟孩子說: 「不許說這樣的話。
我不想再聽到第二次。
」 那麼,只能觸發孩子更激烈的情緒。

你可以說: 「你好像很生氣, 是因為我剛才沒有給你買那個小熊毛絨玩具吧?」
當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緒得到理解, 就更容易從情緒腦中解放出來, 用理智腦去思考和反應。

了解孩子的需求, 並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實際滿足孩子, 有時候可以用一種好玩的幻想的方式來滿足。

我女兒有一次出門忘記帶自己心愛的玩具小兔, 她在半路想起來時大發脾氣,非要回去取, 但是因為已經走出很遠,又有事要辦, 所以不可能真的走回去取。

於是,我跟她說: 「沒有小兔在身邊陪著真是討厭啊。
我好希望咱們有架直升機,可以嗖的一下飛回去拿到小兔呀。

很快, 她的情緒就平復下來, 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

孩子需要的並不是每個願望都得到滿足, 而是你看到他的需求和心願, 理解他在此情此景中的真實感受。
3、教孩子學會用積極的方式表達憤怒
當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 正是培養他情商的好機會。

他不會表達,我們可以教會他怎樣表達, 可以跟他一起分析這種情緒是怎麼產生的, 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孩子畢竟是孩子, 在表達憤怒時, 他們可能會扔東西,摔門,揪頭髮, 或者大聲喊叫,罵人等, 這些都是消極的方式。

作為父母, 我們可以引領孩子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 負面情緒我們都可以有, 而且每個人都會有,有這些情緒很正常。

我們不需要剋制,只需要發洩出來就好, 但是,下一次,換一種平和的方式可以嗎?
4、設置行為限制,共同解決問題
在幫助孩子處理憤怒的時候, 要對孩子的行為設置限制。

最基本的三個底線是: 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損壞物品。

當孩子憤怒地想摔椅子時, 我們要及時地阻止他的衝動行為。

當哥哥憤怒地想打妹妹時, 我們也要立刻阻止他的打人行為。

我尊重你憤怒的權利, 但堅決不允許你做出過激的行為。

我允許你表達自己的憤怒, 但不能突破底線,傷人或者傷己。

父母對孩子行為的限制, 就像是十字路口的紅燈, 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必須停下來, 而不能任由狂烈的情緒一路油門踩到底。

有柵欄,才更安全; 有規矩,才更自由。

給孩子設立行為限制, 孩子才會有更長遠更踏實的安全感。

要等孩子情緒平復下來之後, 我們再幫孩子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無須急於給出我們的意見, 而是可以先啟發孩子自己思考, 或者跟孩子一起想辦法, 有時候孩子的智慧不可小覷呢。

聖經《箴言》中說: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當孩子憤怒時, 需要的是耐心的傾聽和溫和的引導。

如果孩子生氣了, 我們不是恐嚇或威脅他, 而是要理解孩子生氣的理由, 並且為他的生氣找出路。

大人都有的情緒, 怎麼可以讓孩子沒有呢?
孩子的成長很漫長, 也需要父母循循善誘的指導, 如果孩子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 相信他也會是個將心比心的人, 也會懂得理解別人的情緒, 成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