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個媽媽曾留言說, 老公家裡有一個弟弟就是被溺愛的, 現在26歲了,從來不為別人著想, 家裡條件不好,公公婆婆都是農村種地的, 過年都捨不得買點好吃的, 但是他自己呢,蘋果手機跟風買,還出國去玩, 還找我們借兩萬塊錢去整鼻子, 好多這樣的事情,之前覺得是他不懂事, 後來才發現都是他爸媽慣的。
而且我婆婆還說他從小就這樣, 要的東西沒得到都不行的。
所以我自己帶孩子, 不需要她的幫忙, 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變成那樣。
每次看到這樣的父母, 我就感到心疼。
是什麼讓他們甘願成為一個寄體, 養出寄生蟲呢?
溺愛只會害了孩子。
有媽媽會跟孩子說, 你只要讀好書就行,其他事你不要管。
所以家務活不要孩子干, 家裡的大小事也不要孩子過問。
很多孩子長很大了都不知道鹽是多少錢一包, 油是多少錢一桶。
告訴孩子,生活有甜, 但是也有苦,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
一定要有一個讓孩子吃苦的意識, 能不幫忙就不要幫忙, 孩子流點汗,吃點虧是好的。
平時讓孩子多做家務活, 積極參加勤工儉學活動, 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一起去參加志願者活動, 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鍛煉自己的手腳。
為人父母就要讓孩子有一種不怕吃苦的精神, 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勞動是光榮的, 能夠為一個人贏得尊嚴, 通過努力奮斗,才能實現一個人的價值。
這些話說起來像口號, 但是多年後, 一個快30的子女還跟你伸手要錢去吃飯的時候, 就會明白吃苦教育的重要。
所以,吃苦教育,要越早越好。
也可以讓孩子從故事及書本中感受苦難的力量, 讓精神世界得到充盈,遇到挫折的時候, 孩子不會馬上就選擇放棄,也能承受住打擊。
在孩子小的時候講講這方面的故事, 等孩子大一些,就可以看看書了, 比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牛虻》、《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些都是非常不錯的書。
如果孩子喜歡閱讀, 那麼他的老師就不只有一位, 成千上萬本的書都是他人生的導師, 而他的思想也會越來越有視野, 孩子也能夠得到更多學校以外的教育。
當個稱職的父母, 不僅是養孩子而已, 而是要懂得教育孩子, 除給孩子滿滿的支持和愛之外, 當父母的也要有智慧, 要為他的人生做長遠的打算。
以愛知名愛孩子, 就要懂得放手讓孩子飛翔, 這樣孩子才可以在沒有你的地方, 有自信、有勇氣的闖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