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快英國人就借用「亞羅號」事件對清廷發難,不到三天就拿下了虎口,很快就攻下了廣州,也讓他們在清廷這裡受到的窩囊氣終於出了出去,雖然一開始他們就是不正當的行為。
不過我們怎麼能夠奢望強盜有正義的行為邏輯呢?
如果有了他們還能算得上是強盜嗎?
可惜了葉名琛再怎麼愛國,再有才華抱負,在洋槍利炮面前只能是失敗長嘆。

廣州淪陷葉名琛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他帶著一腔熱血被英國人俘虜,原本以為自己能夠與女王申辯一番,卻沒想到落得了一個流放者的結局。
眼看救國無望,葉名琛拾起了一個中國人一名文人的氣節,他將從廣州帶去的食物吃完后便再也沒有吃英國人提供的食物,沒多久就絕食而亡。
小結:
葉名琛年少成名,仕途坦蕩他完全可以和當時許多官員一樣,在位時得過且過甚至是撈上一筆可觀之財,然後看準時機選擇遠離清政府這個旋渦,臨了說不定還能混的一個土財主鄉紳的結局。
但是他卻沒有選擇如此,他在清廷那個大染缸似的環境中,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
雖然戰敗於英國人,但他也從未想過投降,最後選擇絕食而亡也表達了他本人剛正不阿的氣節。
但總的來說葉名琛他是不幸的,原本才華橫溢的他應該有一個更大的平台供其發揮,然而他卻遇到了腐朽不堪的清廷,遇到了一個羸弱不堪的國家。
他的不幸是從一開始都註定了的,其實他的不幸只是當時萬千國人中的一個縮影,不只他是不幸的,那個時代的人也都是不幸的。
這些人不幸的經歷告訴了我們一個亘古不變的道理,只有國家繁榮昌盛了,我們這些普通人才會有更多的可能。
葉名琛 英國人 耆英 印度 清廷 發佈於:天津市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台,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