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知道, 孩子委曲求全的性子已經養成。
有一次,孩子削蘋果,把大拇指削傷了, 血流湧注,她硬是用餐巾紙抱起來, 藏在口袋裡,直到朋友發現, 她才哭:「媽媽,我不是故意的, 你別生氣,別送我去奶奶家。
」
看著可憐兮兮的女兒,朋友大哭了一場。
送女兒回老家時,她是做過思想準備的, 想著趁年輕多賺些錢, 等孩子大了接回來上最好的學校。
可沒想到分離幾年, 給孩子的傷害竟如此之大。
我身邊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 覺得孩子小,交給老人負責好吃喝拉撒就行, 等到了讀書的年紀再接回身邊教育, 自己也可以趁年輕安心賺錢,一舉兩得。
殊不知,大錯特錯。
育兒專家說: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 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老人那裡度過, 等孩子6歲時再接回來上學, 那麼這個孩子在學校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 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
我們承認,現在很多老人也開始學習科學育兒, 但,再好的祖父母,也比不上父母重要。
錯過孩子0-6歲最重要的成長期, 父母真的會錯過孩子的一輩子。
0-3歲, 父母的高效陪伴能給孩子安全感。
犯罪心理學李玫瑾教授說: 「孩子三歲之前,最好由母親親自撫養。
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無助的, 他所有需要的滿足和快樂都和撫養人息息相關。
認人是最早的情感現象,也叫依戀, 由此父母才獲得撫養孩子的心理資本。
」
《爸媽學前班》做過一期原生家庭的節目: 「如果你的人生只能留下一個人,你會留下誰?」
演員章齡之的選擇,讓人感概萬千。
主持人列出她人生中最重要的8個人物: 「爸爸媽媽,高中好友, 老公和兩個兒子,外公外婆」, 讓她依次劃掉, 劃掉的人從此不再出現在她的生命裡。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