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給孩子過生日嗎?    專家: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重點不在生日,而是背後的意義...

儀式感不需要很多錢, 但是需要用心
因為儀式的背後,是在告訴孩子, " 每個與你有關的重要日子, 我都記得,我愛你。
"
這種被愛的感覺會讓孩子覺得無比幸福。
美國亞特蘭大日報社曾經做過一個研究調查, 結果顯示在家裡收集故事和回憶, 所帶來的幸福感遠勝於物質的滿足, 甚至學業事業上的成就。

所以,儀式感其實與錢無關, 它更不是用錢堆出來的。

真正的儀式感,是對生活的熱愛, 對孩子的珍惜,對情感的投入, 它可以拓寬孩子生命的寬度, 提升孩子生命的品質, 讓孩子有勇氣面對未來的每一天。

父母應該如何給予孩子儀式感?
第一點, 儀式感更多的是情感投入, 而不是金錢投入。

不願意給孩子儀式感的父母, 給出的理由都是不想讓孩子學會攀比。

現在很多孩子過生日,動輒兩三萬, 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講, 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但是, 這種想法其實是對儀式感的一種誤解。
父母在儀式感上要投入其實是時間, 是心事,而絕不是金錢。

比如,在還是睡覺前,給孩子講一個故事; 每個週末都帶孩子去郊外走走, 又或者孩子成績好了, 滿足孩子一個小願望。

儀式感更需要情感投入
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儀式感, 如果父母不刻意去營造攀比的氛圍, 比如看見別人家買了10寸的生日蛋糕, 自己家就非要買20寸的, 別人家去高檔餐廳吃了一段, 自己家也非得去更高端的飯店。

父母如果能用生活中的小細節來用心地對待孩子, 就完全不必要擔心"儀式感"會寵壞了孩子。

第二點, 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 給予孩子儀式感。

有的父母工作忙碌, 很難抽出專門的一天時間來給孩子營造儀式感。
不過,這也沒關係, 因為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 其實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儀式感的力量。

7/8
有必要給孩子過生日嗎?    專家: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重點不在生日,而是背後的意義...

生活中的平常瞬間一樣 可以給孩子帶來儀式感
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瞬間, 但是一樣可以給予孩子儀式感, 而這些來自於儀式感的力量, 也會變成孩子推動孩子成長的力量, 讓他堅定地走下去。
而被儀式感"餵養"大的孩子, 也會在枯燥的生活中, 仍然對未來有所期許, 尋覓小小的快樂,收穫大大的幸福。
第三點,給予孩子儀式感之前, 要先記得尊重孩子的想法。
儀式感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愛, 而不是強加給孩子的束縛。 有的父母為了給孩子營造儀式感, 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 去參加那些孩子本不喜歡的活動。
於是,我們就會看到, 有的孩子即便在自己的生日宴會上, 也哭喪著臉,強顏歡笑。
父母還會覺得孩子不領情, 自己的努力白費了, 其實是因為我們給予孩子的, 並不是孩子想要的。

傾聽孩子的心聲, 也是儀式感的一個組成部分
儀式感也需要孩子的配合,所以在父母決定之前, 不妨先問問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的需求。 而這本身也是儀式感帶給父母的機會, 告訴孩子,"我願意為你花時間,花心思", 這也可以讓我們好好地瞭解孩子, 傾聽孩子的心聲,從而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著名作家王爾德曾經說過: "生活在泥沼中,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而儀式感就是給孩子創造了一片星空, 讓孩子的生命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遇見更多的愛與美好。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