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無法養成明辨是非的情況當孩子犯錯了被家長懲罰,卻仍舊要求抱抱的時候,家長若是直接就滿足了孩子的需求,那麼這一頓教育算是白教了。
孩子哭不是因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哭,而是因為家長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不安全的意識。
這種時候,家長不應該立即給予孩子抱抱,要告訴孩子犯錯的原因,過了一段時間再抱。
當孩子尋求抱抱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呢?1.分清情況不是孩子的每一個抱抱請求家長都要滿足,比如說孩子走累或者玩累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誡孩子自己休息好了自己走,以此教會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玩鬧的時間,同時也要注意保存好自己的體力。

當孩子因為其他客觀原因而尋求抱抱時,家長要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抱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梳理好事情的前因後果,才能夠更好地安撫孩子。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因為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而尋求抱抱的時候,家長不一定非要用抱抱的方式安撫孩子,可以採用轉移孩子注意力的辦法。
比如說,講一些孩子平時感興趣的故事,或者是用一些孩子喜歡玩的玩具轉移孩子的視線。
當孩子轉移注意力的時候,對於家長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小。3.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很多孩子尋求抱抱,大多是出於缺乏安全感。
所以,家長平日裡要多和孩子相處,從日常的小事中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心。
當孩子內心安全感很足的情況下,往往不會再一再地要求家長抱著。
孩子總喜歡家長抱著,雖然是孩子黏父母、喜歡父母的一種表現,但時間長了終歸還是不好的一種表現,特別是一些已經能夠實現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總是尋求家長的擁抱更是不利於獨立性的養成,家長要更加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