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越「放手」,孩子越優秀!所有父母一定要看

看著她這樣子,媽媽在旁邊,內心掙扎又煎熬,但是她想她得熬住,因為,她肯定不可能永遠陪著女兒,每頓飯都給她做好,誰都不可能,女兒將來是要自己照顧自己。
女孩終於願意動手了,剛開始做得亂七八糟、一塌糊塗,媽媽忍住了插手的沖動,讓孩子盡情發揮。
後來,女孩越做越熟練,也找到了做飯的樂趣。
我們都想培養一個具有獨立自理生活能力的孩子,這個能力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而做的過程,開始是踉踉蹌蹌,做得勉勉強強,然後比較熟練,最後非常地嫻熟。
這個過程,媽媽就要熬得住。
做一個讓孩子高興、自己內心舒服的媽媽是非常容易。
可是,順風順水和舒舒服服不會給人帶來成長,孩子也是在跌跌撞撞、經歷各種體驗中才能羽翼豐滿。
因為沒有一種能力純粹是在歡樂和愉悅中產生,面對風雨的能力都在痛苦和挫敗中培養起來的。
現在不吃苦,將來準辛苦。
孩子成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媽媽如何判定何時支持何時放手呢? 每一個當下,回到成長的目標:我這麼說、這麼做,到底對孩子的成長有沒有幫助?

如果有幫助,即便你當時心裡非常難受,但是當想到孩子將來能夠獨自生活,這個苦就要自己吃下來。
這個苦也是你作為媽媽必受之苦,也是孩子成長一定要經歷的。
每個孩子剛開始蹣跚學步,如果摔倒了,馬上扶一下,每一次都這樣,孩子永遠也學不會走路。
路肯定是要他自己走,我們肯定不能一直抱著孩子,幫他走完所有的路,你抱著的孩子,永遠都不會走路的。
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的每一件事,都有一個蹣跚學步的過程。
父母要幫助孩子接納心理上蹣跚學步的過程,幫助他在成長路上更有耐性和韌性,一步步走向成熟獨立。
一個真正的有能力的媽媽,要以 「培養一個能夠承載自己生命責任的孩子」 為目標,做每一件事,說每句話都要想到,是否能夠幫助培育孩子獨自面對生活風雨、駕馭跌宕起伏世界的能力?

為了幫助孩子成長,忍著內心的痛苦,才是更負責任的一種母愛。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