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用結果去衡量孩子的努力,是不對的前陣子,嫂嫂給小侄女買了架電子琴,讓小侄女在嫂嫂上班不在家的時候也有事情做。
起初小侄女很高興,每天從早彈到晚,雖然彈不成一句曲,但她依然堅持著「擾民」,好不歡快。
可學了這麼多天,小侄女還是一首曲子都不會彈。
嫂嫂發飆了:這麼多天你干什麼去了,是不是都在偷懶,沒有努力學。
小姑娘很委屈:我沒有,我每天都在彈。
「那你為什麼學不會,還不是因為不夠努力。
」嫂嫂生氣道。
小侄女怯懦的看了眼媽媽,想不出什麼話可以辯解。
後來的幾天,小侄女還是努力的學著,但成效一般。
再被媽媽罵過幾次後,她就漸漸泄氣了。
此後,無論嫂嫂怎麼罵,小侄女再也不肯碰那架電子琴。

3/12
「我刷了100道題,還是倒數第一」:低質量的努力,害了多少孩子

圖片來源:電視劇《母親》後來,家裡就沒有響起那架子琴的聲音了。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

孩子考試沒考好,或是什麼技能沒學會,父母一般不會罵孩子智商低,不聰明,而是喜歡罵孩子不努力。「為什麼學不會,還不是你不努力。」「天天就偷懶,你看別人家孩子多勤奮,考的多好。」這樣的批評卻忽視了這樣一些可能:如果孩子已經努力過了呢?

如果這件事情即使努力了,也不一定做得到呢?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