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的過度控制 侵佔了男孩的成長空間一位網友曾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痛苦經歷:小的時候,媽媽總是偷看我的日記,翻我的書桌。
我跟同學出去玩,媽媽怕這怕那,非要跟著一起去。
對我說話,永遠都是命令的語氣,從不詢問我的意見,也不跟我商量。
哪怕是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先吃飯還是先喝湯這樣的小事,我都要聽從她的意見。
美名其曰,都是為了我好。
如今的我,已經27歲了。
選擇戀愛對象由不得自己,出門依然會被問個底朝天。
就連去超市買菜回來,也必定會被媽媽問:「買了什麼,花了多少錢?」如果我不回答,媽媽便會翻購物袋查小票價格。
查完之後,必定會責怪我說:「這個那麼貴,為什麼要買啊?
那個沒什麼用,真是浪費錢!」我時常覺得自己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不敢對未來抱任何希望。
記得心理學家李雪曾經說過: 「控制欲極強的父母意識上覺得一切為了孩子好,實際做的卻是確保孩子處在廢物狀態乖乖受控。
」倫敦大學的科學家也曾在《積極心理學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表明:父母的控制行為和孩子以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之間存在關聯,家長控制欲過強,孩子長大後獨立性較差,依賴性較強,幸福指數較低。
媽媽處處擔憂,事事遙控,孩子不會變得更好,反而會變成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巨嬰」,擔不起任何責任的「廢物」。
就像那個剛畢業去找工作的大學生,面試時HR問他:「以後上班了,加班能不能接受?」他愣了一下,竟然對HR說:「我要打個電話,問問媽媽。
」結果,他毫無意外地被淘汰。
還有那個開車撞飛外賣小哥的30多歲男子。
出事後,他的第一反應不是報警解決問題,而是靠在媽媽懷里大哭:「讓警察別抓我,我不是故意的。
」媽媽面面俱到,兒子處處依靠。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