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父母不退後一步,學會給孩子空間,再多的教育都是無用功(再忙也要讀一讀)

停一停步,讓孩子獨立走自己的人生路其實,我早就應該給發現:父母若學不會放手,孩子永遠都長不大。
比如,孩子年幼的時候,我們為孩子安排吃穿用度。
等孩子長大一些的時候,我們不辭辛勞地安排孩子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可結果呢?

你管得越多,孩子往往越難成才。
於是我們怪孩子難管、叛逆,其實是我們錯怪了孩子。
曾經看過一個真實故事:有一個富二代,去做心理咨詢,他說:「我爸是這麼一個人,小學他幫我選了,中學幫我去了好的高中,大學送我出國,碩士逼著我讀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不讓我找女朋友,因為他幫我找好了女朋友 ,最後他幫我安排好了工作。
現在他說讓我獨立思考要不要承擔他的公司。
他就像是在玩魂斗羅游戲,第一關他說太難他幫我玩。
一直到第七關他也過不了,然後說,來來來,你來玩。
怎麼打?

你說讓我怎麼打?

」男孩的經歷讓人看著又心疼又心酸。
同時,也再次驗證了美國知名教育學者Julie Haims的教育觀點:「 在教育方面,很多父母都存在『過度』現象:對子女過度幫助、過度保護、過度指導、過度關懷。
他們既不相信孩子能做好,也不尊重孩子獨有的選擇權。
總是喜歡替孩子包辦一切,包辦小學、包辦中學、包辦上大學的指標以及大學畢業後的工作和生活。

9/11
​致家長:父母不退後一步,學會給孩子空間,再多的教育都是無用功(再忙也要讀一讀)

劉墉在《創造自己》中寫道:「 一個成熟的人,最基本的表現是他關心自己的前途,也創造自己的未來。

他不再是什麼都指望父母解決,而有了獨立的能力。」這讓我想起了表姐和女兒的一段經歷。

為了鍛煉女兒獨自生活的能力,表姐決定要送高一年級的女兒去寄宿制學校,由於這是孩子第一次離開表姐獨自生活,表姐表現得格外緊張。

剛開始她要求女兒每天晚上九點前必須給她打電話,要女兒匯報一天的生活,想知道女兒每天過得好不好。

可沒過幾天,女兒便告訴表姐,自己每天很忙,沒辦法每天打電話了。

表姐還是放心不下,每天都驅車半小時去寄宿學校看女兒,直到有一天,女兒嫌表姐去得太頻繁影響自己的學習,她才肯罷休。

你看,明明是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結果倒是父母自己不肯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

事實證明,孩子遠比父母想象中的要堅強,高中三年,表姐的女兒不僅將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還順利考進了自己理想的大學。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