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家庭的悲哀:小事說不停,大事拎不清

01小事說不停《珍妮姑娘》的作者德賽萊所說:容忍和體貼,沒有這兩件東西,家庭還成什麼家庭呢?

可惜的是,這兩樣往往是許多家庭所欠缺的。
心理師竹溪接待過一對來咨詢的夫妻。
在落座后不到十分鐘時間里,夫妻倆因為小事爭吵了20多次。
從誰多做了家務,誰接了幾次孩子,到你給你爹媽買的東西比買給我爹媽的貴……兩人越說越氣,誰也不肯讓步。
即便竹溪屢屢喊停,夫妻倆依舊自顧自地發泄著情緒。
無奈之下,她只能中斷他們的咨詢。
一點小問題就爭吵不休,幾句話就針鋒相對,這既壞了自己的心情,也是折磨對方。
這樣的家庭會陷入惡性循環中,越愛計較,日子就越過得不順心。
作家卡爾·惠特克在《熱鍋上的家庭》這一本書中寫了一個故事。
主人公卡羅琳總為一些小事,對家人大吼大叫。
女兒弄亂了房間、兒子將課本忘在學校、丈夫回家太晚,都會被她劈頭蓋臉地痛罵一頓。
有一次,她在家準備晚餐時,大聲招呼家人過來幫忙。
丈夫和兒子忙著玩游戲,只有女兒過來擺好了一家人的餐具。
可她不但不誇女兒,反而生氣地嚷道:「你就做這麼點兒小事?」女兒覺得委屈,跟她頂了幾句嘴,她便不依不饒地責罵女兒不尊重自己。
丈夫聽不下去,幫女兒辯解,她又將矛頭轉向丈夫:「都怪你太慣著她!」不過是一件瑣事,他們卻大動干戈,相互責罵。
最後,女兒憤怒地選擇了離家出走,丈夫和兒子也不願再搭理她。
一味挑刺,是家庭關系的毒藥。
真正幸福的家庭,不是沒有磕磕碰碰,而是有不較勁的智慧。
丈夫碗筷堆積著沒及時洗,你與其劈頭蓋臉地一頓罵,不如溫柔地提醒一句。
伴侶多買了兩件衣服,你與其罵罵咧咧地指責亂花錢,不如好言商量。
事事都不順眼,處處都得擠兌下,整個家就會處於負能量磁場里。
互相之間的理解與讓步,才能牢牢地把兩顆心連接在一起。
無關痛癢的小事,學會「裝聾」,不傷大雅的細節,懂得「作啞」。
這樣的家庭又怎麼會不幸福?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