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脾氣」的爸媽,最容易養出這2種孩子,父母別不在意!

心理學專家傑爾·萊特說:「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最容易養出兩類孩子:一是形成討好人格,失去自我,終其一生都在別人的眼色中,小心翼翼地生活。
二是脾氣暴躁,形成反社會人格,不是摧毀自己,就是摧毀別人的人生。
」親子教育作家尹建莉也曾告誡父母:「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他造成七分傷害。
」孩子就是父母最忠實的「情緒接納器」,毫無遺漏地承載著我們一次次失控的惡果。
我們的怒吼、打罵,都可能成為扎向孩子心頭的一根根鋼針,讓他在夜深人靜時痛徹心扉,也讓他在成長道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無比艱難。

5/8
「暴脾氣」的爸媽,最容易養出這2種孩子,父母別不在意!

父母的情緒,影響了孩子的未來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提到:女兒圓圓在三四歲時,想買一種加了很多色素的飲料,尹建莉明確告訴她,這個不衛生,不能買。

圓圓就憤怒地躺在地上大哭。

但尹建莉既沒妥協,也沒惱怒,而是靜靜地在旁邊等著女兒平復情緒。

最終,圓圓發現哭鬧毫無作用,只好乖乖起來,跟著媽媽離開。

尹建莉在書中坦言,每個孩子都有這樣「蠻不講理」的時候,如果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只會讓孩子變得暴虐和叛逆,而溫和地堅持,卻往往具有一勞永逸的柔韌力量。

正是在媽媽平和穩定的情緒中耳濡目染,圓圓從小就性格開朗、品學兼優。

親子教育書《父母的情緒影響孩子一生》中說:家長的好情緒,就是促使孩子進步的助推器。

深以為然。

著名作家史鐵生,年紀輕輕就雙腿癱瘓,跌入命運的深淵。

面對這天降的橫禍,他狂躁、暴怒、嘶吼,一度想要自盡。

他把所有的痛苦和絕望都發泄在母親身上,常常對她聲嘶力竭、暴跳如雷。

可母親卻始終用精心的照顧陪伴著他,用最溫柔的慈愛呵護著他,她用自己堅韌的力量,一點點化解兒子的滿腔憤怒,把他一步步從最黑暗的深淵中拉了出來。

後來,史鐵生在書中自曝,正是母親安定平和的撫慰,一次次成為自己絕望中的精神支柱,激勵著他燃起與命運抗爭的鬥志,也讓他最終寫出一部部讓人熱淚盈眶的經典著作。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一個好父母勝過100個好老師。」父母的溫度,通常就是孩子成長的高度,父母的眼色,往往就是孩子生命的底色。

而一個情緒穩定的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人生起跑線。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