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在面對嚴厲的一方時,會變得小心翼翼,順從聽話,從而喪失自己的主見。
在面對寬鬆一方時,完全忘記在嚴厲一方那裡建立的規則,不把寬鬆的一方放在眼裡,完全放飛自我,毫無規矩可言。
時間長了,這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導致孩子遇事左右搖擺不定,投機取巧。
二、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以前總有人羨慕我跟C爸管孩子時擰成一股繩兒,不會總為怎麼帶娃吵架。
每次我都笑笑不說話,坦白講,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
哪有育兒理念完全一致的兩口子啊,還不是全看倆人怎麼做了。
1、求同存異,家長先統一口徑 其實啊,理念不一致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一致還拆台。
當著孩子的面說對方的不是,只會讓我們喪失父母的權威感,之後任何一次立規矩的場合,可能都會因為孩子的不信任而難以推行。
就算都不滿意對方的做法,家長也不要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麵前,而是先統一口徑——「求大同存小異」那麼,怎麼求同存異呢?
同,是最終目的和原則性問題相同;異,是教育方式不同。
咱們每次遇到育兒分歧的時候,都可以問自己3個問題。
就拿前段時間,DD吃飯特別少這件事來說吧。
① 想要什麼結果?DD盛一碗吃半碗就說飽了,我也想讓他多吃點,這一點我倆的目標是一致的。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