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被自己的孩子「懟」過嗎?
前天晚上,兒子磨磨蹭蹭不願意寫作業,老公跟在後面催了又催。
可兒子還是跟沒聽見一樣,自個兒玩自個的。
老公一著急,就罵了兒子幾句。
沒承想,兒子一下子委屈極了,鼓著嘴憋著淚:
「為什麼你能天天玩手機,我要天天寫作業?」
「你們就知道自己快活,是要把我累死嗎?」
「為什麼你能天天玩手機,我要天天寫作業?」
「你們就知道自己快活,是要把我累死嗎?」
如果不是親耳聽到,我真不敢相信,這些話是從7歲孩子的嘴裡說出來的。
老公也愣住了,一時之間不知該怎麼接。
仔細想想,我們總是抱怨孩子不夠努力,罵孩子臭毛病多,將一切問題都怪到孩子頭上。
可我們耳提面命逼孩子去做的,自己又做到了幾分?
身為父母,我們真的盡到了陪伴和引領的責任了嗎?
01
教育最忌諱的
是父母的「雙標」
杭州一個11歲的小男孩,被爸爸「氣」到離家出走,徹夜未歸。
民警好不容易找到他,可他卻不願意回家,因為「看不慣爸爸在家的樣子」。
原來孩子爸爸每天回到家,不是刷視頻,就是打遊戲,什麼家務活都不幹,也不陪他寫作業,只在沙發上躺著。
男孩想讓爸爸陪自己玩一會,爸爸卻總是敷衍他:「忙著呢,一邊去!」
有時看到爸爸玩手機,他也忍不住想玩,可爸爸卻不準,還動不動就要揍他。
男孩越想越氣,覺得在這個家待不下去了,就乾脆偷偷溜走了。
有多少父母是跟這位爸爸一樣,對待自己和對待孩子有雙重標準。
禁止孩子看手機,自己卻每天刷視頻;
要求孩子規律作息,自己卻天天熬夜;
逼著孩子學習,自己卻從來沒有碰過書。
最失敗的父母莫過於此,自己沒做好,卻拚命逼孩子,覺得自己哪兒都對,錯全怪孩子。
父母如此「雙標」,孩子會怎麼想呢?
在央視教育短片《聽,孩子們在說》里,孩子們說出了自己心聲。
一家三口坐在一起,爸爸低著頭打遊戲,媽媽則在吃零食追劇,女兒只能孤獨地抱著玩偶:
「你們讓我自覺學習,但是你們通常自己都管不住自己。
」
當父母只顧著抽煙打牌,家裡環境凌亂又嘈雜,孩子只能落寞地坐在角落裡:
「我知道我不是別人家的孩子,但你們也不是別人家的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