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孩子叛逆后,父母們尤其是母親與孩子的溝通連接多次受阻時,往往就會帶來內心的撕裂無助感,特別是孩子是由媽媽親自帶大,她更是自責內疚不已。
往往此類型媽媽找到我,簡短介紹孩子情況后,都是相同的請求:「老師,我應該怎麼辦(才能幫到孩子)?」
大多數媽媽都擔憂自己孩子會出問題,恐懼孩子會從此頹廢沉淪下去,總是想過去跟孩子說點什麼或者做點什麼,這裡其實媽媽需要一個很重要的自我覺察。
媽媽犧牲了自己的業餘時間與個人愛好,一直覺得孩子就是她人生的意義,孩子的事情就是她最重要的事情,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都不太關心自己的生活。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無私的母愛」,其實這種愛是「貪愛」,孩子進入叛逆期后,孩子就會慢慢體驗到內疚與窒息。
因為媽媽將孩子作為人生的意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成與敗,就是你的潛意識裡面拒絕孩子長大,媽媽比孩子更需要這種母子連接,更需要孩子對自己的依賴,試想母親像對一個小男孩一樣對待跟自己差不多高的孩子,這一切會讓孩子感受到什麼?
孩子內心其實會清楚的意識到:我是媽媽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我成長了,她會失去全部的意義,所以我不能成長,我要繼續依賴她。
可是孩子自我本能會對成長有不斷的渴求——想成為他自己、想更加有掌控感,離開對媽媽的依賴,最終自己成為一個比媽媽更有價值的人,這也是每個孩子內心的渴望。
兩種意識在孩子內心中產生衝突,正如我們長大后想要與父母畫出一條界限時,想到我們在父母人生中也有如此重要的存在意義,我們也變得猶豫了,我們也被內疚折磨著,我們不敢真的擁抱我們的自我,活出我們的自我。
因為父母們把他們的自我「放」在了我們身上,所以我們的自我就不能生長,這種「放」不是「無私的愛」,是為人父母軟弱背後的「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