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孩子還沒說幾句就生氣發脾氣,或者直接選擇無視你
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太不尊重父母了
但反過來想,我們當著外人的面去隨便吐槽、揭短,這就是尊重嗎
而孩子之所以越來越不尊重父母,很多時候也是在於秩序感不夠
正如例子中的媽媽,當著外人面去抱怨自己的孩子,就是在破壞秩序感
一旦孩子形成「媽媽總是說我壞話」時,他們潛意識就認為「媽媽只會說我壞話」
於是,在今後的溝通里但凡媽媽張口說話,孩子就會不知覺地產生被揭短的心理陰影
你說他們是玻璃心,倒不如說成意志上的秩序感破壞
因為,在孩子的心中早就形成:「媽媽一開口就是為了找我麻煩的」
這個時候,想要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心態,那做好賞罰分明就是第一步
當孩子知道犯錯需要接受承擔、做好事情又可以得到讚美時,明確的秩序感就會讓孩子的內心漸漸強大,不會因為一丁點事情就開始鬧情緒地玻璃心

02
平起平坐
從家庭地位建立意志
好的教育是在於體面的地位感
你體面了孩子,孩子也懂得珍惜這份感情
有一個男孩,放學回家只知道看電視不寫作業
等到晚上快要睡覺時才想起來「作業沒寫完」
媽媽知道后當著一屋人的面把人揍了一頓,還罰男孩站牆角面壁思過半小時
男孩被罰站后,雖然沒什麼反應,也乖乖地照做了
可低著頭不言語地悶悶不樂時,眼淚還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當時,家裡的弟弟比較調皮,跑到廚房就端起一個大盆,放在哥哥的下巴開始接眼淚
隨著「滴答滴答」聲不斷,家裡其他人跟著哄堂大笑
我不知道當時家裡其他人是怎麼想的,但男孩心中一定是難受極了
當眾被罰站批評,本身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而這件事情,如果又被拿出來嘲笑了,那心中一定是極為難受的